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2016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腹泻中轮状病毒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动态监测轮状病毒在重庆地区儿童的感染情况,为识别、预防、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及本地区最佳疫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本部门诊患儿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腹泻大便标本505份,同时获取相应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标本经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被检测出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RT-PCR扩增,扩增成功的产物进行测序,测序成功后则进行VP7(G)、VP4(P)基因型分型。结果:1.在收集的505例标本中(男327例,女178例),经胶体法检测RV阳性有162例(男性97例,女性65例),阳性率为32.08%(162/505),男女患儿的RV阳性率分别为29.66%(97/327)、36.52%(65/178),男女患RV肠炎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485,P=0.115)。162例中2岁以内婴幼儿占92.59%,0~6月龄、6~12月龄、12~24月龄、24~36月龄、36~48月龄、48~60月龄、大于60月龄各占19.75%(32/162)、38.89%(63/162)、33.95%(55/162)、2.47%(4/162)、3.09%(5/162)、0.62%(1/162)、1.23%(2/162),各年龄组的RV阳性率分别是32.00%(32/100)、30.29%(63/208)、39.57%(55/139)、17.39%(4/23)、31.25%(5/16)、10.00%(1/10)、22.22%(2/9)。RV肠炎在全年各个月份均有发病,RV阳性率在冬季最高,尤其是在12月、1月为发病高峰期。2.该162例RV肠炎患儿中伴有呕吐、发热、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分别为83例、56例、62例,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51.23%(83/162)、38.27%(62/162)、34.57%(56/162)。64.2%患儿在腹泻病程3天内就诊,82.72%患儿在腹泻病程5天内就诊;每日腹泻4~6次患儿例数最多,占RV肠炎总例数的46.91%,10次以内占94.44%。大多数病例呕吐天数为1~2天(81.93%,68/83),每日呕吐6次以内的病例数占90.37%。RV肠炎伴发热以中低热为主(80.35%,45/56))。3.经胶体金法检测RV阳性的162例标本中,经扩增、测序成功的有71例,按照VP7(G)、VP4(P)基因型分型,共检测出5种G基因型、2种P基因型和5种基因型组合。G基因型中有G9(77.46%,55/71)、G3(7.04%,5/71)、G1(2.82%,2/71)、G2(2.82%,2/71)、G4(1.41%,1/71),8.45%(6/71)未分出型别。P基因型中有P[8](83.10%,59/71)、P[4](1.41%,1/71),15.49%(11/71)未分出型别。G/P组合基因型中有G9P[8](67.61%,48/71)、G3P[8](4.22%,3/71)、G1P[8](1.41%,1/71)、G2P[8](1.41%,1/71)、G2P[4](1.41%,1/71),23.94%(17/71)未分出型别。各种基因型主要在秋冬季节检出,而在夏季检出最少。结论:2016年重庆地区儿童RV肠炎发病率仍较高,2岁以内婴幼儿为主要感染对象。RV肠炎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冬季。呕吐与RV肠炎有密切相关性,而发热、呼吸道症状与RV肠炎无明显相关性。G基因型中,G9为优势流行株,其次是G3、G1、G2、G4。P基因型中,P[8]为优势流行株,其次是P[4]。G/P基因型组合中,G9P[8]为优势流行株,其次是G3P[8]、G1P[8]、G2P[8]、G2P[4]。不同年份RV的G/P基因型分型构成不同,但2014年至2016年3年的各基因型别的优势流行株均相同(G9、P[8]、G9P[8]),且该三年的P基因型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