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随着信息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外界光、温度、热、力等环境信息的探测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对环境信息的探测主要体现在易失性实时感知,随外界信息激励的消失器件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就导致它们只能在有源环境下使用,对于在无源等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将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进一步改进环境感知器件的实时感知性能,并形成一定的非易失性记忆功能,本文通过对纳米结构材料进行一定的改进,实现兼具快速高灵敏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信息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外界光、温度、热、力等环境信息的探测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对环境信息的探测主要体现在易失性实时感知,随外界信息激励的消失器件快速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就导致它们只能在有源环境下使用,对于在无源等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将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进一步改进环境感知器件的实时感知性能,并形成一定的非易失性记忆功能,本文通过对纳米结构材料进行一定的改进,实现兼具快速高灵敏的实时感知以及可擦写的非易失性记忆特征的一体化器件。PbS具有较大的激子波尔半径(18nm)和较窄的带隙宽度(0.41e V),使得表面和体内电子运动易被调制。本实验从PbS一维微/纳米结构的可控化制备着手,对其巨热阻效应、非易失性温度存储、非易失性阻变存储、压阻效应等方面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使其能应用于新型环境信息感知及记忆领域,具体结果如下:(1)对不同温度下,单一微/纳米结构器件的电输运特性研究表明:小偏压并在较低温度时,器件呈现低阻态(LRS);当外加温度大于160℃时,器件阻值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大,呈现高阻态(HRS);当温度继续升至200-220℃左右时,器件阻值达到最大,与初始LRS阻态相比,电阻开关比可达10~5,呈现出巨热阻效应。对器件进行一端加热及整体加热测试,发现器件电流-电压(I-V)曲线两端均表现出一致的线性对称变化,表明器件阻态变化由材料内部体陷阱控制。在外加温度和偏压的协同作用下,可有效调控材料内部不同深度的体陷阱填充与排出,构建了可通过加热写入、外加电压擦除的非易失性多阻态温度记忆器件,且非易失性记忆窗口比值可达10~3。实现了对温度信息兼具高灵敏度的实时感知以及可擦写的非易失性记忆功能;(2)对单根微/纳米结构双端器件的两端进行非对称退火处理,发现在3V循环偏压下,器件表现出显著的双极性电阻开关特性。当读取电压为0.1V,擦写电压为±4V时,器件的记忆窗口比值达到1500;而当读取电压为0.1V,擦写电压为±8V时,器件的记忆窗口比值可达80000,呈现出非易失性巨阻变记忆效应,获得了可通过不同偏压调控的非易失性多比特阻变存储功能器件,并具有优良的记忆窗口值和擦写可靠性;(3)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对器件压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在压应变作用下阻值降低,且形变量为1%时电阻开关比达到40;在张应变下,器件阻值升高,且形变量为0.8%时电阻开关比高达4000,呈现出优异的巨压阻效应。实现了兼具优良的响应可靠性和弯曲耐受性的高灵敏度实时应力感知器件。本课题对新型PbS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化制备、元器件构建、性能调控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新一代信息与物联网感知与记忆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推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相变材料因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受到了科学家的青睐,这些领域包括非线性光学开关、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和传感器等。在探索多功能相变材料的道路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已被广泛研究,这主要是由于有机和无机成分丰富,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为了寻找更多的相变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小分子卤代胺,并与卤素金属合成了钙钛矿类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本文总共报道了10个和卤素有关的钙钛矿类有机
本文采用高温自还原法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一列的Eu2+-Eu3+激励的磷酸盐基质荧光材料。采用热重法(TGA),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能谱(SEM-EDS)以及色坐标(CIE)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荧光粉发光颜色的调节:一是单掺杂稀土离子,控制Eu3+的掺杂含量结合其自还原产生的Eu2+,通过空间混色
孔洞和异质夹杂材料热弹性问题是夹杂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入和广泛应用,具有耐热性的复合材料受到学者的重视。由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温度差产生的热应力作用导致孔洞/异质夹杂周围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可能引起孔洞/夹杂周围的应力集中,诱发微裂纹。本文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级数解表达,对远端均匀应力和非均匀温度场加载作用下含界面层的孔洞边界周围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远端热流和远端均匀应力(或夹杂
激光辐照是一种实现材料结构及性能调制的重要手段。当高能量密度的聚焦激光光斑作用于二维材料时,可导致材料发生减薄、相变等多种结构转变过程,其物理性质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本论文聚焦于三硫化钛(TiS3)这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二维材料,利用聚焦激光束辐照这一高度可控的作用方式,以拉曼光谱为主要表征手段,结合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学测量等多种手段,系统研究其对TiS3结构及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激光辐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深受世界各国领导和百姓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长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在发生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由食源性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成为了世界各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中之重。为了满足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对食源性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需求,克服传统检测方法如平板培养法和酶联免疫法等存在的耗时费力、周期长或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开发易于操作、灵敏便捷的新型检
氧化硅(SiO2)由于其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放电电位等优点,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SiO2内部强Si-O键的存在导致其通常会表现出相对较差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此外,嵌锂时所发生合金化的反应也会带来一定体积膨胀效应。因此,SiO2负极材料想要走向实际生产应用,这些特性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SiO2导电性能差及体积膨胀效应的特性,本文主要从纳米化和复合结构两个角度对Si
镁基复合材料因其比刚度和比模量高的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提升镁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纳米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是镁基复合材料有效的增强体,能够显著提升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纳米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由于镁/碳之间为非共格界面,使得其界面结合较弱,这严重限制了纳米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引入“过渡桥梁”调控镁/碳界面的思想,在复合材料中形成镁/“过渡桥梁”/碳的
近年来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作为新兴的多孔晶体材料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由于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可设计的拓扑结构和均匀的孔径分布等优点,在环境保护、分析等相关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预先对单体进行设计或对合成后的框架进行后修饰,COF获得丰富的结构组成,从而与特定目标污染物发生有效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优异的孔径与较大
电荷密度波作为一种典型的载流子集体运动态,对研究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物理现象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荷密度波材料种类的不断丰富,展现出了更多令人期待的性质。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准一维材料(TaSe4)2I和TaTe4I在低温下电荷密度波态的光电流响应,并通过一系列测试表征了材料内部光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了对(TaSe4)2I和TaTe4I中光电耦合机制的理解。首先探究了利用化学气相输运法制备(Ta
甲烷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清洁能源。目前,将甲烷转化为高价值的液体化学品和合成气,例如甲烷的干法重整,甲烷的部分氧化等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由于其独特的非平衡特性,可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稳定温室气体分子的活化和重整提供非热平衡和活化环境。本文首先通过全局模型研究了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甲烷干法重整生成高价值的含氧化物和合成气的反应机理。具体地,建立了零维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