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一种与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联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生活方式现代化,人们生存压力增加,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减少,饮食过精,糖,脂,蛋白营养过剩,纤维素和矿物营养素不足,诱发机体胰岛素分泌异常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确认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期根治糖尿病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逆转胰岛素抵抗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以降低血糖为目标,亦注重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包括饮食,运动及情绪在内的生活方式调理。中医药治疗不仅在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疗效肯定,临床实证及研究结果也指出中医治疗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能够减轻机体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为从根本上医治糖尿病提供了可能性。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文献及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而提出温肾调肝法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探讨其治疗机理,以期拓展2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思路,促进中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观察温肾调肝法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43例,经西药治疗血糖仍高于正常值或血糖控制良好但临床症状体征符合中医阳/气虚肝郁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1岁至75岁。治疗组23例,平均年龄56.4岁,平均病程9.1年;在原有西药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温肾调肝中药。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56.9岁,平均病程8.5年;维持原有的西药治疗。连续观察10周。SPSS检验。疗效指标: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方药组成:淡附片,黄芪,肉桂,地黄,丹参,陈皮,柴胡,白芍等。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差别,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9%。有极显著疗效(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疲、倦乏、情志不舒和夜尿频组内对比有显著差别,其余症状无明显差别。两组各单项症状治疗后组间对比,倦怠乏力、手足畏寒和身体沉僵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夜尿频、情志不舒和肢体麻木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肢体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PBG)方面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在上述三项指标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空腹血糖(FBG)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小时(PBG)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甘油三酯(TG)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血脂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量表统计,两组在精力与活力、角色活动、情感活动、生理功能方面组内比较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比对照组更加显著。其中治疗组在睡眠、性功能和身体疼痛的子项目上改善尤为显著(P<0.001)。组间对比显示治疗组在生理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有极为显著差异(P<0.001),在治疗满意度和糖尿病控制方面有较显著差异(P<0.01),在精力与活力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温肾调肝法可同补脾肾阳气之虚,疏肝气兼益肝肾之阴,从而使气血旺盛,气机调达,从整体宏观角度改善体质,改善气血运行,调节新陈代谢。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研究所选用的大多数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液流变学等多方位、多环节的作用。因此,在患者的西药治疗表现出进展停滞时,中医药的介入不仅使血糖进一步降低,而且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说明温肾调肝法能增强体质,提升能量,促进机体的能量物质代谢。结论:温肾调肝法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