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的持续发展等问题。在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是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热、光、地力等自然资源,使农业、林业和草业在空间分布上能够取长补短、增产增收,试图协调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拓宽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农业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通过野外测量、室内分析和当地调查,较系统地研究了重庆三峡库区万州区内3种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分析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评价其综合效益。试图找出一种能够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加生物生产量,促进区域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体高效的水土保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径流量和泥沙量都要明显小于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不同果草套种模式的径流量大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0.11m~3/100m~2)<佛罗橙—紫花苜蓿(0.26m~3/100m~2)<佛罗橙—白三叶(0.48m~3/100m~2)<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0.89m~3/100m~2),泥沙量大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0.14kg/100m~2)<佛罗橙—紫花苜蓿(0.43kg/100m~2)<佛罗橙—白三叶(1.92kg/100m~2)<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6.09kg/100m~2)。不同果草套种模式产生的效果不同,其中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佛罗橙—白三叶模式最差,但都要好于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2)不同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不同。与单纯种植佛罗橙的林地模式相比,三种果草套种模式都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加土壤肥力;能够增大土壤中大孔隙的含量,提高土壤渗透速度;能够提高土壤中较大颗粒的含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其中,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和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中土壤的理化性状要明显好于佛罗橙—白三叶模式。北海道牧草和紫花苜蓿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没有显著差异,都是果园套种牧草的优良品种。(3)与单纯种植佛罗橙的林地模式相比,果草套种水土保持模式能有效增加植被盖度,使之能有效地对降雨产生2次拦截作用,更好地蓄水保土,不同果草套种水土保持模式的植被盖度大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85.9%)>佛罗橙—紫花苜蓿(81.9%)>佛罗橙—白三叶(79.0%);能够通过增加植被盖度和增加地下须根量,达到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目的,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有效拦截降雨,不同牧草的鲜干比大小依次为紫花苜蓿(22.10%)>北海道牧草(21.63%)>白三叶(13.77%),不同果草套种水土保持模式在0.0625m~2单位面积内的0-30cm土层的须根总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158条)>佛罗橙—紫花苜蓿(146条)>佛罗橙—白三叶(115条)>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95条)。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和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的地上、地下生物量都要好于佛罗橙—白三叶模式,再次证明北海道牧草和紫花苜蓿是果园套种牧草的优良品种。(4)不同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净效益的大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1040元/667m~2)>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865元/667m~2)>佛罗橙—白三叶模式(690元/667m~2)>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275元/667m~2),产投比的大小依次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1.99)>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1.82)>佛罗橙—白三叶模式(1.66)>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1.29),净效益和产投比的表现趋势一致。(5)果-草-畜水土保持模式的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与单纯种植佛罗橙的林地模式相比,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的综合效益是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的1.33倍,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的综合效益是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的1.27倍,综合效益最低的佛罗橙—白三叶模式也是纯农地生态系统的1.13倍,其排列顺序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1.25)>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1.19)>佛罗橙—白三叶模式(1.06)>单纯种植佛罗橙林地模式(0.94)。单纯种植佛罗橙模式无论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均表现为最低,而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无论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均表现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