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及经济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重创,世界经济旧秩序受到冲击,发达国家试图尽快摆脱危机,早日实现复苏。发展中国家则迎来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大显身手,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世界各国正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美国、欧洲、日本均已不同程度的实现经济的回暖向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不断挖掘国内潜力,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中,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伴随着以机器人、3D打印、VR(虚拟现实)、新能源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资本、技术、人力等多方要素在经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展开了新一轮的扩张与流动,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展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力图在新一轮全球化的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引领未来。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到一个崭新的相对稳定的阶段,并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经济增速由原来的高速转变为中高速。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3、经济增长动力将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受制于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我国以往以大量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其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及不可持续的诸多弊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不匹配,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高能耗、高风险的问题十分突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是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的必然选择。长江中游地区三省湖北、湖南、江西,自2013年2月达成《武汉共识》以来,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取得诸多实质性的进展。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以4.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1。三省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在我国地理位置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三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和传统工业实力雄厚,在承接东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实践基础。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湘鄂赣三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的总结与归纳,整理出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然后对湘鄂赣三省当前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统计与整理,并运用设定的计量模型,代入数据,研判产业转型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对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第一章绪论中对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对国外文献的整理中,以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转型研究为主,对产业转型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国内文献的整理中,则以国家和区域两个不同的层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不同的分析。第二章以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产业转型的内涵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探究新常态下产业转型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总结归纳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第三章将重点解读湘鄂赣三省的产业发展现状,以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其中具体行业的产值为基础,测算三省的各行业区位商值,以此来反映三省当前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分工以及产业布局。第四章将以第三章中所收集和整理的数据为基础,选取在三省各产业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以所得结果反映当前三省产业转型的程度,并以此模型对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第五章则根据长江中游地区三省的产业发展现状及第四章中的模型所测算出的结果,对湘鄂赣三省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