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精育嗣胶囊药效学实验目的:本文对生精育嗣胶囊进行了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为临床应用药物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用昆明小鼠60只,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法建立生精障碍不育模型,造模完成后,中药组用生精育嗣胶囊15g/(kg·d)灌胃给药,1次/天,模型组和正常组经口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d。测量各组小鼠双侧睾丸重量,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水平,对睾丸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精子密度和活动百分比。结果:环磷酰胺致生精功能障碍不育小鼠各性腺及附性腺器官脏器系数下降,附睾精子密度、活率明显下降,曲细精管数量减少,管径变小,各级生精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血清睾酮含量降低,生精育嗣胶囊可使生精功能障碍不育小鼠的上述指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趋近于正常组水平。结论:①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制作生精功能障碍不育小鼠模型。②生精育嗣胶囊能有效提高实验性生精功能障碍不育小鼠的血清睾酮水平;能增加实验性生精功能障碍不育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数量和睾丸及附属性腺脏器系数。二、生精育嗣胶囊急性毒理实验目的:进行小鼠生精育嗣胶囊灌胃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观察受试药物给予小鼠后可能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方法:①将昆明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灌胃给药,剂距为1:0.7,进行小鼠灌胃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②取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60只,禁食不禁水16小时,按最大浓度37.8%、最大给药容量0.4ml/10g体重灌胃给药,2次/天,连续观察7天,详细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实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死,解剖,肉眼检查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变化情况。计算小鼠最大给药量及其给药倍数:小鼠最大给药量倍数=每只小鼠最大给药量/小鼠平均体重(20g)×成人平均体重(60kg)/成人每日用量。结果:①全部40只小鼠均未能测出生精育嗣胶囊灌胃给药的LD50。②小鼠生精育嗣胶囊灌胃给药后解剖,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小鼠在生精育嗣胶囊灌胃给药时,在最大给药剂量下无毒副反应。三、生精育嗣胶囊长期毒理实验目的:观察长时间、大剂量连续重复给予受试大鼠生精育嗣胶囊灌胃给药后,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并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等情况,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剂量,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长期毒理实验依据,为临床应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取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笼饲养。因未测出LD50,也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故按实验方法设低(0.84g/kg)、中(1.69g/kg)、高(3.38g/kg)三个剂量组(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12.5倍、25倍、50倍)和正常组。四组大鼠在实验室饲养2周,观察各组大鼠活动、进食、粪便等情况均无异常后,采用临床给药途径:灌胃给药。各剂量组按等容积、不同浓度每100克体重灌胃1ml药液给药,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6周。每周称体重一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外观体征、体重、毛发、进食及粪便等情况。结果:大鼠连续灌胃生精育嗣胶囊16周后:①一般状况: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活动及体重增长、摄食量与正常组相比无异常改变,高、中、低各剂量组的心、肝、脾、肺、肾、睾丸等脏器指数无明显差异。②血液学检查:高剂量组血红蛋白、红细胞与正常组相比下降(P<0.05),其它血液学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异常改变;中、低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无异常改变。③血液生化学检查: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总蛋白、肌酐明显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升高(P<0.05),血糖、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其它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异常改变;中、低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无异常改变。④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肝、脾、肺、肾、睾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外观淡紫红色,表面光泽油润,边缘棱角分明,质软,无充血、瘀血现象;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尚清晰,肝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肝小叶均未见炎症、变性、坏死反应,汇管区也未见炎症反应,为正常肝脏结构,其它脏器与正常组相比亦未见有明显差异。中剂量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肝小叶均未见炎症、变性、坏死反应,汇管区也未见炎症反应,为正常肝脏结构,其它脏器与正常组相比亦未见有明显改变。低剂量组大鼠肝脏外观淡紫红色,表面光泽油润,边缘棱角分明,质软,无充血、瘀血现象;镜下见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肝小叶均未见炎症、变性、坏死反应,汇管区也未见炎症反应,为正常肝脏结构,其它脏器与正常组相比亦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生精育嗣胶囊在规定剂量下长期服用是安全可靠的,在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能会引起一定的毒副反应,本实验为其在临床安全性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