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流形式,话轮是构成会话的基本单位和核心,话轮转换则是人类会话中特有的言语机制,可以说会话存在之处就有话轮转换的发生。电视谈话类节目,也称作脱口秀,是一种以会话形式为基本内容的节目,其会话过程由谈话双方交替多个话轮完成。近年来,此类节目不断涌现在电视屏幕上,深受观众喜爱,与此同时,也引来学术领域大亨们的关注。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梳理中美两档电视谈话节目中话轮转换系统,包括话轮构成、话轮分配及话轮转换策略,着重考察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采用的话轮转换是否也存在差异,以期回答如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中话轮构成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中话轮分配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三,《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中所使用的话轮转换策略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这些问题,本研究以《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会话作为研究数据,并分别从中随机选取两期节目进行语料的转写。会话分析理论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礼貌原则和权势关系理论在解释两档节目中话轮转换存在异同的原因时也将被用到。本文作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两档节目中的话轮构成、话轮分配以及话轮转换策略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话轮的构成方面,两档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多由句子构成,其次是单词和短语,非言语行为最少,但本研究作者发现,非言语也可单独成为一个话轮构成单位。《奥普拉秀》中由句子构成的话轮要比《鲁豫有约》中的多,而由单词和短语构成的话轮要比《鲁豫有约》中的少。两档电视谈话节目中在分配话轮时,主持人多采用“选择他人”进行话轮分配,嘉宾则使用“自我选择”的方式分配话轮。然而,《奥普拉秀》中的交际者更倾向于通过选择他人来分配话轮,相反,《鲁豫有约》中的交际者更倾向于自我选择的话轮分配方式。两档电视谈话节目中使用话轮转换策略的相似之处表现在(1)《鲁豫有约》和《奥普拉秀》中都使用了话轮转换策略,而且每一种策略下的子策略也有用到。(2)两档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对话者都更倾向于使用保持策略来保持自己的话语权,而放弃策略则是他们使用的第二种常用策略,使用最少的都是抢夺策略。(3)每一种策略下的子策略中,对于话轮的保持,话语未完成词都是两档节目中使用最频繁的,其次是停顿填充词的使用,最后是未完成标志词;放弃话轮时,两档节目中都多用“以特定话题自我选择”,即以提问的方式将话轮权交于对方;抢夺话轮方面,两档节目中总体来看都习惯使用“插入”策略,其次是重叠和打断。非言语行为是交际中时常发生的行为,其也是一种话轮转换策略。在本研究中,嘉宾通常会使用一些非言语行为保持或放弃话轮。不同之处表现在:(1)放弃话轮策略的使用上,中国人少于美国人。(2)从子策略来看,保持话轮时,《鲁豫有约》中使用的停顿填充词多于《奥普拉秀》中的;话语未完成词的使用,《奥普拉秀》中却多于《鲁豫有约》;放弃话轮时,《鲁豫有约》中多使用一些非言语行为,比如说点头微笑或降低声调,而《奥普拉秀》中使用的却很少,却使用提问来放弃话轮;抢夺话轮时,中国人总是与别人的话语发生重叠,而美国人多用打断来实现话轮的抢夺。上述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从话轮准换的角度,话轮的构成与分配以及话轮转换策略的使用也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不仅打破了以往考察中西文化差异的局限性,而且也为今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微薄的贡献。也就是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谈时,为了避免会话的中断、交际内容的误解,说话人可以注意听话人的话轮结构、话轮分配方式以及所使用的话轮转换策略,这样的话就能使得会话保持完整流畅,避免不礼貌等现象的发生。会话分析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本研究只是沧海一粟,但希望可以给之后此方面的研究者带来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