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丁坝作用下的河道水流特性的研究起步较早,丁坝的绕流研究一直是比较经典的工程研究问题,从时均流场到紊动特性都有许多成果,且其理论成果已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而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容易产生松散体汇入河道形成一般水流条件难以搬运的堆积体。这些堆积体会增加河流泥沙的来源,挤压流路,改变河道水流的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堆积体与丁坝对河道水流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如在河道中都会引起绕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坝作用下的河道水流特性的研究起步较早,丁坝的绕流研究一直是比较经典的工程研究问题,从时均流场到紊动特性都有许多成果,且其理论成果已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而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容易产生松散体汇入河道形成一般水流条件难以搬运的堆积体。这些堆积体会增加河流泥沙的来源,挤压流路,改变河道水流的运动特性和输沙特性。堆积体与丁坝对河道水流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如在河道中都会引起绕流及局部冲刷的现象,所以对不同结构体作用下的河道水流特性研究可以从丁坝的研究成果中汲取经验。本论文采用水槽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将丁坝和堆积体多种概化模型在同一水流条件下进行水槽试验,分析不同形态、尺度的结构体可能对河道天然流场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探讨丁坝与堆积体对流场影响的异同,为不同绕流结构体河道河床演变的研究打下基础。试验采用自动水位仪测量水深,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流速。研究了不同绕流结构体对河道水面线、时均流场以及水流偏转的影响。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不同绕流结构体河道水面线变化。总体上看,不论是在河道左岸还是右岸,河道水位沿程的变化规律相同:在河道上游虽产生壅水,但水流较平顺,沿程上水位比降几乎没有变化,但梯形丁坝对水位的壅水作用最大,方形丁坝次之,堆积体最小。当水流绕过绕流结构体逐渐扩散时,产生水跃现象,且方形丁坝水跃的现象最剧烈,发生位置最早,通过水跃消能率也最大,但各绕流结构体河道水跃效能率均较小,说明跃前断面总能量主要不是通过水跃方式消能,而主要通过跃后断面水位沿横向来回波动方式消能。水跃发生的位置不仅与结构体沿河道长度有关,还与阻流面积有关:结构体长度越长,阻流面积越大,水跃发生位置越靠后。在河道下游,水流逐渐趋于平稳状态。在绕流结构体对河道水流收缩最大的断面(x*=0),梯形丁坝对水位横向比降的影响最大,方形丁坝次之,堆积体最小。在贴近绕流结构体的下游断面(x*=0.5),梯形丁坝由于存在第一回流区,使水位在横向上比降变化较大,水位在左岸最低,在右岸又最大。在回流区附近(x*=1.1),梯形丁坝对水位横向的影响依旧最大,从左岸到右岸先减到最小水位后增加到与左岸相当的水位,且略高于方形坝和堆积体。(2)分析了不同绕流结构体时均流场的分布。在壅水区及主流区,流场分布均匀,大致沿水流方向继续向前运动。在滞流区,方形丁坝和梯形丁坝对壅水区水流滞留作用大于堆积体。在回流区,堆积体回流的持续长度大于方形丁坝和梯形丁坝,一直持续到了水跃区。不同绕流结构体纵向流速及横向流速沿程及沿横向分布规律相似,横向流速均小于其纵向流速,且最大值的大小排序为:方形丁坝大于梯形丁坝,且均大于堆积体,说明在河道近床面,方形丁坝对右岸河床底部的冲刷作用最大,梯形丁坝次之,堆积体最小。不难发现,不同绕流结构体在各自的回流区纵向流速均较小,且产生反向流速,易产生左淤右冲的现象。各绕流结构体各流层主流区的最大流速丁坝明显大于堆积体,梯形坝最大流速稍大于方形坝,因此,对于绕流结构体河道下游各流层主流区最大流速的影响因素,只与最大阻流面积有关。(3)分析了不同绕流结构体对河道水流偏转的影响。对于不同绕流结构体都有相同的规律,从沿程方向分析:在绕流结构体上游壅水区水流均向右岸偏转,且随着往收缩断面的发展沿程减小,经收缩断面后下游主流区水流又往左岸偏转,且幅度不大相对平稳。从横向分析:同一断面的偏转在横向上基本体现为从左岸到水槽中间位置逐渐增加,从水槽中间位置到右岸又逐渐减小,且左右岸贴近槽壁两端偏转很小,这是由于远离绕流结构体受其影响较小的缘故。从垂向上分析:在绕流结构体上游主流区,水槽中部测线水流往右岸的偏转沿水深由下到上逐渐减小。同时,对于不同绕流结构体,方形丁坝、梯形丁坝、堆积体使流速往右岸偏转的角度最大值分别为71.7°、69.3°、26.6°,因此不同绕流结构体对河道水流偏转影响大小排序为:方形丁坝、梯形丁坝、堆积体。(4)本文拟通过将丁坝和堆积体多种概化模型在同一水流条件下进行水槽试验,分析不同形态、尺度的结构体可能对河道天然流场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探讨在丁坝研究基础上,进行堆积体研究的必要性。同时,研究不同结构体作用下河道三维水流特性,可对绕流结构体上游行洪、泥沙冲淤、河道整治和堤岸防护提供验证资料。为分析预测泥沙起动、输移发展过程及河床演变发展变化提供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也可对高山峡谷区受堆积体影响河道治理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天然气(CH_4)作为连接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桥梁,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负载PdO催化剂因其在CH_4催化氧化反应中展现出了最佳的催化活性而引起众多关注,但天然气是一种成分很复杂的混合气,它含有微量的含硫物质,比如H_2S、SO_2等。含硫物质是绝大多数金属催化剂的天敌,当负载PdO催化剂吸附了天然气中的含硫物质后,它根本无法抵御那些毒物的毒化作用而导致中毒失活。以往对负
低空风切变是指在600m高度以下短时间、小尺度范围内风速或风向急剧变化的大气现象,它严重影响航空器起降及飞行安全。相干激光雷达能在晴空条件下对大气风场实现精确测量,是民航机场检测风切变的有效工具。论文主要从检测风切变和风切变类型识别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实现相干激光雷达风切变预警算法和类型识别算法。首先,对传统风切变预警算法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相位差校正法的风切变预警算法。
叶片-轮盘-转轴系统是透平机械的基本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类结构在工作时高速旋转,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和气动力,此外,结构还要承受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极易受到破坏。随着现代旋转机械设计理念的发展,人们在研究转子系统时,往往不再将叶片、轮盘和转轴分开考虑,而是建立能够体现三者之间耦合振动关系的动力学模型。轴承和机匣是旋转机械不可或缺的结构,它们为转子系统提供的支撑,也对转子的动力特性产生
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复合材料的深入研究,电化学传感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单一材料越来越不能满足科研要求,具有各种特性的材料通过混合从而表现出协同作用使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质。温敏聚合物指的是一类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智能”型聚合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表面、量子尺寸等效应往往具有优良的电子传递和电催化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制备了温敏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再修饰于电极上形成具有优良的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地幔橄榄岩中普遍发育辉石岩脉,本论文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出露的辉石岩脉开展了详细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认识:论文所研究的辉石岩脉产出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波、普兰、路曲、大竹曲、仁布、泽当蛇绿岩体。辉石岩脉主要呈脉状侵入地幔橄榄岩,围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在大竹曲蛇绿岩体偶尔可见围岩为纯橄岩。根据辉石岩脉岩性可分为单斜辉石岩脉、二辉辉石岩脉和
研究区位于新疆若羌白山地区,地处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敦煌陆块北缘被动陆缘带,处于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上裂解形成的北山古生代裂谷构造带核部,具体在笔架山-红柳园晚泥盆世-二叠纪板内裂谷带。研究区属于无人区,研究程度低,地球化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可以更有效直观的反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研究区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研究区土壤中单元素异常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土壤中Cu、Co、Mo、W元素异常个数较多,其异常
针对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环境和作物产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太阳能暗管排水对油葵、玉米田间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土壤全盐量和土壤粒径分布等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对油葵、玉米产量和生长指标的影响,并使用AquaCrop模型优化惠农当地太阳能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油葵、玉米灌溉制度,为太阳能暗管排水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和油葵、玉米的种植提供依据与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对比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直接将蕴藏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由于电池运作时的产物为H_2O和CO_2,对环境影响小,故该燃料电池有21世纪绿色能源技术之美誉。SOFC工作温度可处于中温(500700℃)或高温(≥700℃)。当温度高于600℃,碳氢燃料能够发生部分氧化重整反应产生H_2、CO等合成气,为碳氢化合物作为直接燃料提供了可能性。同时SOFC的燃料来源十分广泛,
探针可作为信号分子,在金属离子识别、生物大分子分析、生物分子标记和生物成像等化学、环境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共轭有机半导体材料(Conjugated Organic Semiconductors)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环境稳定性和可设计性,成为一类新兴的光学探针,在生物医学光子学中表现出比传统荧光染料更优异的应用潜力。通常,共轭有机半导体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直接决定了其作为探针的紫外吸收波长、
本文以前人对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牧场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诺尔农场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对巴拉嘎尔牧场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