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应对工矿区由资源开采引发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通过“3S”技术高效的空间分析功能,使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实现系统化、定量化、可视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能力与效率。本文分析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的工矿区土地复垦信息化管理的研发状况,明确了工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紧密结合我国土地复垦技术规范及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使得系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从而为今后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立足平朔矿区采煤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土地损毁情况,来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跟踪评估技术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方法为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和管理手段,通过ARCGIS二次开发进行工矿区损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重点构建工矿区土地损毁程度确定、适宜性评价、复垦模式选择,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果评估专题分析模块。本文研究内容有:(1)以平朔矿区太西首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MSPS《矿山开采沉陷预计系统》软件进行了塌陷预测,并结合MMSPS《山区煤矿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系统》软件并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优劣,以及塌陷预测软件与塌陷预测成果分析处理专题模块的关系;(2)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工矿区损毁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构建了工矿区土地损毁程度确定、适宜性评价、复垦模式选择,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果跟踪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专题模块。(3)在系统构建中,着重构建了按照层次分析法,基于不同自然区划、土地损毁方式、复垦单元、土地利用斑块四个层次下工矿区土地复垦措施的选择和决策方法;(4)以平朔矿区为例,对工矿区上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四个专题功能模块进行了实例验证。包括平朔矿区太西首采区的土地塌陷成果分析处理、土地适宜性评价,平朔矿区的复垦模式决策,平朔矿区1990、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平朔矿区1990、2000和2010年基于NDVI的第一性生产力模型(NPP)生态重建效果评价研究;本研究在构建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以平朔矿区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损毁问题,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管理功能,进行典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化管理具体验证,对小尺度工矿区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系统不仅包括了不同的损毁类型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模式,而且就其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另外本系统紧密结合当前国土部门的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