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在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于2017-2019年在小兴安岭东南部清河林区对东北虎主要猎物种群数量及分布研究、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及迁移廊道评估,探讨该区域作为未来东北虎重引入地的可行性。获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采用样线法进行了野外抽样调查,在研究地区共布设了 48条样线,调查面积累计达到160km2,超过调查总面积的10%。结合数理统计方法调查了研究地区东北虎主要猎物的种群平均密度和种群数量。结果显示:研究地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2708±0.0285只/km2,种群数量为366-452只,主要分布在东华、建设、茂林、横山、响河、新胜、育林等林场;研究地区内胞(Capriolus pygargus)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3833±0.0375只/km2,种群数量为522-635只,主要分布在横山、茂林、松林、响河、东华、东辉、双河等林场。研究地区内东北虎主要的猎物生物量为56753.57-69788.44kg,能维持约3只(2.26-2.78只)东北虎生存需求。2.根据专家模型,选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居民点及道路8个影响因子,按照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单因子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距居民点距离、植被类型及距道路距离是对东北虎生境选择影响最大的因子,其权重值依次为0.38、0.21、0.19,其中人为干扰因子(居民点、道路)达到了 0.57,说明了人为活动是影响东北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据水源距离、距居民点距离5个影响因子对东北虎的生存几乎不存在阻碍,适宜生境面积均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95%以上;植被类型和坡向对东北虎的生存有一定的影响,其适宜生境面积均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75%以上;道路是8个影响因子中对东北虎分布影响最大的,不适宜面积达到57197.92 hm2,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37.90%。3.在单因子生境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研究地区东北虎生境进行了多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地区东北虎的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85.14%。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达38861.36 hm2,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25.75%;次适宜生境面积33488.68 hm2,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22.19%;一般适宜面积56126.37hm2,占研究地区总面积的37.19%。研究地区内,东北虎生存的生境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东辉、东华、横山、茂林、双河、松林等林场,响河林场、新胜林场的西部以及建设林场的部分区域。不适宜区域共22426.40 hm2,占总研究地区面积的14.86%,主要位于研究地区的西南部。研究地区内的适宜生境面积能满足约3只(2.63只)雌性东北虎生存及繁殖需求。4.根据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发现:研究地区内存在7条生态廊道将东北虎核心生境连接起来。中国境内东北虎主要迁移廊道有5条,分别为老爷岭南部—珲春—东宁中俄东北虎迁移廊道,老爷岭北部—鸡东-密山东北虎迁移廊道,完达山东部—虎林-饶河-抚远中俄东北虎迁移廊道,张广才岭中部东北虎迁移廊道,小兴安岭北部—嘉荫-萝北中俄东北虎迁移廊道。本研究地区是小兴安岭与张广才岭东北虎迁移的关键节点和连接纽带,对中国境内东北虎迁移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较理想的东北虎重引入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