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超市业态在中国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但与国外不同的是,超市所占生鲜食品零售份额较小,农贸市场仍是生鲜食品零售的主体。本文试图在探寻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找出中国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基点,结合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尤其是新“零售之轮”理论等,构建分析框架。从国内外生鲜食品零售业态演化历程、生鲜食品超市业态供求与竞争格局、生鲜食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零售业态市场定位、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纵向关系、生鲜食品产业链中的超市纵向控制几个角度,分析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供给与需求影响因素、产业链结构类型及成因、产业链中的力量对比。最后综合各角度的研究结论,提出中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及其他零售业态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零售业态变迁是一种制度变迁;它取决于生鲜食品消费者对超市业态的需求和零售企业对超市业态的供给,中国大城市具备消费结构升级的人均收入水平,存在对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需求;但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利润水平制约了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供给,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利润水平提高的限制性因素是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两者,它们决定着超市企业在生鲜食品经营中处于劣于农贸市场成本费用结构的地位,难于与农贸市场形成无差异竞争定位,从而难以成长为生鲜食品零售主导业态,超市生鲜食品与农贸市场的无差异竞争尚有待于相关的技术进步。超市生鲜食品供应商中小农户普遍存在,导致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中高的交易成本,制约着超市规模化发展对供应商的规模化要求,也制约着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中必备的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及效率。此外还导致生鲜食品产业链中的超市处于优势地位,使超市的供应商选择机会成本高、选择差大,联合的农户作为超市供应商对生鲜食品产业链至关重要。
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对物流技术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对超市产业链应用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给予支持;促进生鲜食品物流配送行业和企业发展,构建有效的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模式;强化超市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及超市行业自律机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趋利避害,控制超市在适当规模,规范超市通道费;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形成符合现代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规模化生产者供应商;培育生鲜食品零售主导业态,同时应使多种生鲜食品零售经营形态并存;超市业态生鲜食品经营逐渐从与农贸市场差异化定位向竞争性定位转变。
本文的研究特色在于从宏观、产业、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考察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形成机理。涉及生鲜食品经营形态变迁过程、超市生鲜食品产业链整体结构、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特征等。由于研究选题较新,可能的创新应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独到之处:(1)将零售业态变迁理论纳入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之中,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无先例。(2)首次将新“零售之轮”理论拓展用于生鲜食品超市业态变迁分析。(3)提出产业链与技术边界线为影响生鲜食品超市业态供给的限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