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因应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是国外近年来生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理论生长点。本研究首先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涯适应力的缘起、概念内涵、理论建构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生涯适应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体会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然后,针对当前生涯适应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现状以及生涯心理学的研究新进展,采用特质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研究取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围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全面而又系统的探索。具体而言,首先,基于已有关于生涯适应力理论建构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进一步厘清了中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了一个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且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然后,运用此问卷,系统地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紧接着,引入生涯心理学中的另外两个研究热点,即生涯阻碍知觉与生活满意度,探讨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生涯阻碍知觉、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效应模型;最后,结合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探索不同生涯适应力水平的大学生在生涯相关事件上的认知加工特点。综上,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通过上述系统的研究来推动我国大学生生涯心理的心理学研究,并为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启示。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围绕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结构模型、发展特点、相关因素及不同生涯适应力水平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等问题进行了8项研究。综合这些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是由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调适和生涯人际六个因素组成的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据此所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工具。2.我国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总体上居中等偏上程度,但仍不容乐观,表现为在生涯关注、生涯控制和生涯好奇三因子上得分较低。同时,在性别、年级、家庭背景、学校因素及参加社会实践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性别上,男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会随年级升高而有所下降,大三时会略有回升,大四则又会下降。在家庭背景上,首先在家庭社经地位上,表现为来自高、低家庭社经地位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都表现的相对较好,而来自家庭社经地位居中的大学生则表现的较差;在城乡上,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总均分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在教养方式上,整体上看,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佳,专制型的次之,溺爱型和放任型的表现最差。在学校因素上,首先在学校类型上,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最好,211的和独立的相对较差;在专业上,整体上看,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高于文科类的和理工类的。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上,表现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越多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也越高。3.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生涯阻碍知觉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后可知,生涯适应力可能是影响生涯阻碍知觉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发现,生涯阻碍知觉越高的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也越低,说明生涯阻碍知觉对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的提升有制约作用。而对大学生生涯阻碍知觉的调查发现,整体而言,多数大学生感知到的生涯阻碍程度并不是太高,不过,在阻碍知觉来源上将高校教育的不足视为制约他们生涯顺利发展的首要因素;同时,大学生的生涯阻碍知觉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专业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家庭社经地位和城乡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4.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后可知,生活满意度可能是影响生涯适应力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发现,生涯适应力越高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也越高,说明生涯适应力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整体来讲,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并不是很乐观,同时在性别、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家庭社经地位以及城乡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5.大学生的生涯阻碍知觉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制约性,而生涯适应力则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提升作用。另外,生涯适应力在生涯阻碍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生涯适应力对生涯阻碍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生涯阻碍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抑制作用在低生涯适应力组中比在高生涯适应力组中体现地更为明显。6.生涯适应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对生涯信息的编码和回忆上均存在着相应的认知加工偏向,不同的生涯适应力图式组织和引导着个体对相应生涯信息的认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