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融媒时代背景下,新媒介的发展、终端设备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创新等,让媒介功能突破了传统限制,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互动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方式亦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变迁在逐步改变。信息传播方面,呈现出新闻及时性加强、信息片段化加剧、受众交流分享增多等特点。而这些趋势,也给电影作品创作及传播带来了新的影响。微电影集内容简、形式新等特点于一身,成为年轻人热衷点击观看的对象,而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崛起,更是因其移动便携、含多媒体功能、程序丰富、上网便捷等,成为微电影传播的新渠道。微电影研究,方兴未艾。对其研究的案例多集中在汽车行业领域,对其媒介研究则多集中于计算机网络媒介,鲜有研究关注微电影手机渠道的传播。对于融媒时代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大版块。第一大版块在于对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对比研究,其中以研究报纸、杂志的电子化,广播、电视的网络化为主要研究方向。第二大版块在于研究融媒背景下,信息内容的变化。第三大版块则侧重研究融媒时代电影的发展。本文以微电影手机传播渠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总结融媒背景下,受众对微电影的取向,以及微电影独特的传播渠道,这将丰富营销组合中渠道部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通过总结,希望能在实际营销活动中,为微电影手机渠道传播提供参考,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之所在。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俨然成为融合媒介的一大代表。本文基于大众传播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探讨融媒时代,微电影如何通过手机渠道进行传播。分别从融媒时代媒介特性、手机媒介受众分析、微电影定义及其传播模式、微电影传播内容与制作、融媒时代微电影手机传播渠道、制约微电影发展的原因及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融媒时代的媒介特性,从媒介融合的定义出发进行研究,明确融媒时代的特点,以及微电影受众媒介使用的变迁。手机媒介受众分析,通过相关调研报告和自行实际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对手机媒介受众的规模、手机受众应用状况、智能手机媒介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微电影受众媒介使用倾向进行了研究。微电影定义及其传播模式,以及微电影传播内容与制作,主要对微电影这一主体进行了分析,包括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微电影传播内容的选材、微电影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融媒时代微电影手机传播渠道,重点对于微电影的APP渠道进行了详细研究,其次还包括社交网络渠道、视频类网站渠道的研究。最后对于制约微电影发展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从微电影的质量与点击率、网络收费与手机微电影的发展、网速与微电影传播、手机电量与微电影观看、法律保护与微电影制作、品牌对于微电影的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衡量电影是否成功,可以参看票房;衡量电视节目是否成功,可以参看收视率;而衡量微电影是否成功,则注重点击率。对于微电影,无论是视频类网站的点击率,还是APP程序的下载量都是评估微电影是否广泛传播的重要指标。而这些对于以商业为目的的微电影尤其重要,因此也出现了代刷点击率的软件。消费者大多存在从众心理,当面对众多纷繁复杂不确定的信息时,则更倾向选择较高点击率的微电影进行观看,以减小看到烂片的概率,这也让微电影的传播呈现出二级传播的特点。中国手机上网费用,普遍偏高。高昂的移动网络费用,成为制约微电影手机渠道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需要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让利于民,才能更好发展。微电影的播放,集视、音为一体,更是高耗电的应用。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解决用电问题,也会制约微电影手机渠道的发展。幸而科学界已经就此开展研发,如果研制成功,新型的超级电池放电和充电速度将比普通电池快1000倍。法律方面,我国对于微电影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除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立法,微电影自身监督也需要完善。法律保护和行业监管的健全,将有利于微电影手机传播渠道的发展。微电影自身品牌的打造,对于微电影产业的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成果在于对微电影手机传播渠道的研究,分析了社交网络渠道、视频类网站以及手机APP渠道的传播。创新点在于对手机微电影APP传播渠道的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手机APP传播的优势,并给出了微电影在制作和传播方面的具体建议。论文结论认为微电影通过手机这一渠道进行传播,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制作微电影时可以考虑APP形式,这将更好地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传播。认为微电影制作方可以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建立微电影品牌,压缩微电影的大小,挖掘互动粘性等方面实现微电影的有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