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与互通式立交间最小安全距离的分析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地形等条件的约束,我国已经出现了部分互通立交的匝道口与隧道洞口距离较近的工程实例。当互通立交与隧道距离过小时,驾驶员极易做出不恰当的驾驶选择,比如急刹车、突然变道、停车等行为,这不仅会影响主线正常的行车,同时还会导致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我国现有的道路设计规范对于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距离的界定不仅不统一,还比较模糊,无法满足道路安全设计的新理念。  基于这种情形,论文首先定义了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距离,分析了驾驶员、道路、车辆和环境四大因素是如何影响隧道与互通式立交需求间距的,并从中提取出设计速度、认读交通标志过程、车道数和匝道几何布置等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转化为以时间和速度表示的数学模型,然后依据驾驶特性将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驾驶过程分为视觉适应、认读标志、驾驶决策和安全过渡出立交匝道四个过程,其中又将驾驶决策过程细分为等待插入间隙、判断插入间隙、调整车速、车辆横向换道。最后构建了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需求间距数学模型,依据服务水平、通行能力、连接方式,立交类别、匝道布置、隧道长度和车道数,确定隧道与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需求间距。  其次,通过创建不同车型的车辆模型、道路模型、驾驶员模型,构建驾驶员-车辆-道路闭环系统,利用换道适用性和适宜性控制约束条件分析现有换道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用人-车-路闭环系统仿真获取车辆换道动力学参数来比较不同换道数学模型在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的适用性,然后将车辆换道适宜性约束条件创建成驾驶员换道控制文件,再次进行人-车-路闭环仿真,获得不同车型车辆不同车速下的最佳换道距离和车辆实际换道轨迹,也即为优化的换道轨迹。  再次,基于驾驶员在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需求,提出了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车辆的换道控制策略,利用分析获得的优化换道轨迹,构建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驾驶员-车辆-道路闭环系统,通过仿真分别获得了轿车、客车、半挂车和全挂车在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动力学响应,参考换道适宜性控制标准,分析获取满足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的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距离需求。最终提出了基于人-车-路系统动力学的多车道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最小需求距离。  最后,从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两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为保障隧道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行车安全和道路线形设计和交通标志的设置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汽轮机组是一种高速旋转机械,应用范围很广,是很多大型过程工业的心脏设备。汽轮机组在运行中其转子是整个机组的核心部分,转子振动是发生故障最为普遍的现象,其稳定性是影响
硅藻是一类生活在水环境里的单细胞、光合作用浮游生物。主要由非晶态SiO2构成的硅藻壳壁,形式独特多样,具有从纳米到微米尺度的、复杂的多层次孔洞结构。因壳壁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和传输特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非晶态SiO2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脆性材料,处于体相状态的非晶态SiO2,一旦初始裂纹扩展就很容易失效,且在其断裂过程中只吸收很少的能量。但是,最近的实验和计算发现,在微纳尺度下,主要
该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GIS条件下,构建城市交通规划数据库,优化划分交通区、处理交通网络及GIS在方案设计、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根据GIS的工作原理,构建了城市交通规
石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钻井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手段,石油钻井系统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工作环境多变、工况恶劣等特点。钻井参数仪表是石油钻井工程监测钻进过程并进行科学分析
由于电液伺服系统的输出力大、时间常数低、反应快、精度高和容易控制等优点,电液伺服力加载系统越来越多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提供各种所需大功率的加载力。如在飞机舵机的控制中被用来模拟空气流动产生的负载力。在力加载系统的施力对象中,存在弹性刚度为负值的情形,如大型阀门流量控制和高速飞行器转向控制等应用领域。而目前对于力加载系统的研究集中在正刚度,因此研究负值弹性刚度下电液力加载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特性影响具有重
金属切削加工是一个很复杂的材料去除不可逆过程,它涉及到了很多的物理因素,如切削热、切削力、刀具磨损以及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等。为了搞清金属切削机理,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实
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是当今交通工程学科的重要前沿,通过对城市交通流的仿真可以对交通控制和城市交通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无论是对学科研究还是对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实际
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强和经济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压实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重要的环节。但是,随着水泥稳定碎石的广泛应用,振动压
在济德路(齐济段)上面层开工前,山东省交通厅要求,对济德路上面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力求寻找到一种新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法及施工方法,以解决路面早期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