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P/Ni比为2的负载磷酸镍为前驱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磷化镍催化剂,通过UV-vis、H2-TPR、XRD、TEM、XPS、NH3-TPD、CO化学吸附、N2物理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i含量(5%,8%,10%,12%及15%)对催化剂结构和月桂酸甲酯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并与Ni/γ-Al2O3和Ni2P/SiO2催化剂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γ-Al2O3负载磷化镍催化剂前驱体中,磷酸盐易与载体γ-Al2O3发生相互作用形成难还原的AlPO4,抑制了磷化镍的形成。随着Ni含量增加,磷化镍催化剂中依次形成Ni3P、Ni12P5及Ni2P相,磷化镍晶粒尺寸、弱酸量(主要是P-OH)依次增大,而CO吸附量和中强酸量(和Ni位相关)均先增大后减小。在月桂酸甲酯脱氧反应中,镍质量含量为8%的磷化镍催化剂具有最高月桂酸甲酯转化率及C11和C12总选择性。催化剂活性主要受Ni活性位密度和催化剂酸性的影响。月桂酸甲酯的转换频率(TOF)主要受磷化镍晶相及其晶粒尺寸、催化剂酸性的影响。月桂酸甲酯的脱氧路径主要受活性相组成的影响,按Ni、Ni3P、Ni12P5及Ni2P次序更有利于加氢脱氧途径。与Ni/γ-Al2O3相比,磷化镍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脱羰、C-C氢解及甲烷化活性,有利于提高碳收率、降低耗氢量,这与磷化镍催化剂中P的配位效应和整体效应有关。此外,镍质量含量为8%的磷化镍催化剂性能优于相同Ni含量的Ni2P/SiO2。以具有不同比表面和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基载体(MCM-41,SiO2-A,SiO2-B,SiO2-C,SBA-15)负载磷酸钼为前驱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Mo含量为20%的负载MoP催化剂,利用H2-TPR、XRD、TEM、ICP-AES、NH3-TPD、H2-TPD及CO化学吸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结构对MoP催化剂月桂酸甲酯加氢转化性能的影响,并与本体MoP催化剂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SiO2-A载体上形成Mo外,其他载体上均形成了MoP物相。孔径相对较小的20%MoP/MCM-41和20%MoP/SiO2-A催化剂的CO吸附量明显低于其他孔径较大载体负载MoP催化剂;其中,20%MoP/SiO2-A的CO最低吸附量与其活性相颗粒较大及较多磷物种覆盖活性位有关;并且,20%MoP/SiO2-A酸量明显低于其他MoP催化剂。在月桂酸甲酯加氢转化反应中,与20%MoP/SiO2-B、20%MoP/SiO2-C及20%MoP/SBA-15催化剂相比,20%MoP/SiO2-A及20%MoP/MCM-41具有较低的月桂酸甲酯转化率及异构烷烃选择性、较高的烯烃选择性,主要归因于它们较低的CO吸附量。虽然20%MoP/MCM-41具有与20%MoP/Si O2-C及20%MoP/SBA-15相近酸量,但较少金属活性位导致催化剂金属性及酸性功能不平衡,因而其异构化活性较低。本体MoP催化剂上月桂酸甲酯脱氧以脱羰反应路径为主,而负载MoP催化剂上脱氧途径均以加氢脱氧为主,与负载后提高了MoP分散度及催化剂酸性(尤其B酸中心)密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