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一种疾病,癌症正在逐渐改变现代人的生存方式。胃癌作为其中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达上百万,其中大约40%来自中国。外科切除术辅助化疗和放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常规手段,其中手术仍是根治胃癌的最佳选择。但不是所有的胃癌患者都有机会接受切除术,且切除术后易转移和复发。常规治疗后晚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30%;辅助疗法对胃癌患者的治愈意义重大,但副作用巨大且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分子靶向疗法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与传统放化疗手段相比,分子靶向疗法基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通过靶向调节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及其下游信号转导,最终杀死肿瘤细胞。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CCKBR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的靶向重组毒素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综合评价CCKBR作为胃癌靶向重组毒素治疗性靶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分别利用线上表达量数据库、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对泛癌、30株肿瘤细胞系、2016年至2017年采集自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59组临床胃癌肿瘤样本及其对应正常胃组织样本进行了CCKBR的相对表达量检测;利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CCKBR敲降及过表达细胞系,并利用细胞毒性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活体成瘤实验等分析了CCKBR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形成能力等特性的影响;利用CCKBR与其天然配体胃泌素间的互作关系构建了以胃泌素17肽(G17)为导向单元的重组毒素,经表达纯化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裸鼠荷瘤胃癌模型等方法,评估了CCKBR介导的该重组毒素对胃癌细胞的靶向杀伤活性;最后,根据CCKBR表达水平对胃癌临床组织样本进行分类,结合患者临床诊断统计分析过表达CCKBR的相关病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CCKBR靶向疗法临床适用病例的筛选策略。结果显示,CCKBR在多种消化道肿瘤细胞系中过表达,其中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显著过表达;无论是m RNA转录水平(P=0.007)还是蛋白质表达水平(P=0.037),胃癌组织样本的CCKB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样本;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预后风险随CCKBR表达水平的上调而升高,CCKBR表达量较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4.5年vs 1.6年,P=0.005)。通过敲降及过表达胃癌细胞系分析CCKBR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CCKBR敲降后胃癌细胞BGC-823和SGC-7901的细胞增殖、单克隆形成率、迁移率和侵袭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CCKBR低表达胃癌细胞系MKN-1进行过表达处理后,其增殖、单克隆形成率、迁移率和侵袭率均呈现相反趋势(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GC-823和SGC-7901细胞在CCKBR敲降后分别发生了G2/M期阻滞(P<0.001)和S期阻滞(P<0.001);此外,CCKBR表达量的下调显著抑制了BGC-823细胞的活体成瘤能力。以上结果证实了CCKBR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这也为胃癌靶向CCKBR新疗法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备的CCKBR靶向重组毒素FQ17P可以特异性结合胃癌细胞表面的CCKBR,并呈现CCKBR表达量依赖的靶向杀伤;FQ17P处理可以引起胃癌细胞BGC-823(P<0.0001)、SGC-7901(P<0.0001)以及MGC-803(P<0.01)的凋亡率显著升高;此外,FQ17P还可以杀伤CCKBR高表达胃癌原代细胞,并通过腹腔注射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2 mg/kg FQ17P注射给药10天后肿瘤重量显著降低(P<0.001),8 mg/kg FQ17P注射10天后肿瘤重量显著低于2 mg/kg(P<0.001)。根据CCKBR水平对所检临床样本进行分类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Q17P临床适用的蛋白相对表达量(CCKBR/GAPDH)的筛选阈值为0.493;样本的FQ17P适用性与肿瘤EGFR表达水平(χ~2=13.26,P=0.004)及分化程度(χ~2=13.59,P=0.001)密切相关;血清CCKBR微创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低但准确性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8,P<0.001,可以作为CCKBR靶向潜在适用病例的初筛辅助手段;结合以上结果建立了一套临床适用病例的筛选策略。总之,我们分别从CCKBR表达丰度、过表达CCKBR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的重组毒素靶向杀伤作用这三个方面评价了CCKBR作为胃癌重组毒素靶向治疗靶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结合临床胃癌组织及血清样本建立了靶向疗法适用病例筛选策略。该研究不仅为胃癌的抗CCKBR靶向疗法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为其靶向重组毒素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支撑,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的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