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丙烯需求量日益增长。因能耗低、原料广等优点,催化裂解技术已成为生产丙烯的重要工艺。就催化裂解催化剂而言,目前,主要以ZSM-5分子筛为活性组分,该分子筛虽具有适宜的孔道尺寸,但因复杂的Zig-Zag孔道结构,扩散阻力较大,不利于小分子烯烃产物的扩散。而与ZSM-5同属于Pentasil型分子筛的ZSM-11,在保有适宜孔道尺寸的同时,因其特有的二维直孔道结构,可极大地促进小分子烯烃的扩散,利于丙烯收率的提高。此外,本课题组合成的ZSM-11,因特殊的纳米棒插接结构,具有晶间介孔,更有利于分子尺寸较大的催化原料油的转化。因此,本实验以课题组合成的ZSM-11分子筛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系统研究了该分子筛的催化裂解特性,并对其加以改性,以期获得更优的裂解性能。为新型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以抚顺减二蜡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考察了ZSM-11催化剂的裂解性能。与硅铝比相近的ZSM-5相比,ZSM-11催化剂虽酸量相对较少,但因晶间介孔的存在,故其原料油转化率更高。其特有的二维直孔道,在保证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同时,促进汽油收率提高及干气收率减小,高附加值产品选择性更高。在温度为540℃,剂油比为5时,低碳烯烃收率最高(27.58wt%),汽油收率达28.73wt%,此时转化率为79.92wt%。采用浸渍法对ZSM-11分子筛进行不同元素改性,结果表明,Ag改性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最好,低碳烯烃收率最高。Ag以Ag+形式取代Br?nsted酸位上的质子存在于分子筛表面,水热环境下,可抑制分子筛骨架脱铝,从而提高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且因反应过程处于还原性氛围,分子筛表面的Ag+可被还原,同时,其取代的Br?nsted酸位得以恢复,参与裂解反应。因此得出,Ag改性的分子筛不仅提高水热稳定性,且不改变原有酸性位的酸强度,故可极大地增强其催化性能。Ag负载量占分子筛质量的1wt%时,可获得较高的催化裂解活性、较好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及较好的再生性能。通过考察ZSM-11催化剂的水热失活规律,结果表明,经Ag改性的ZSM-11催化剂,活性下降平缓,失活速率更低,水热稳定性较好。建立催化裂解催化剂的活性和微反转化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得出二级自抑制的一级水热失活模型。该模型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较好地模拟催化裂解催化剂的水热失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