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体外分离培养的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标记后移植至急性心肌梗死区,观察其对血管密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健康杂种犬36只,随机分成细胞移植组、对照组,18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干细胞培养、诱导、标记:无菌抽取实验犬骨髓液10mL,经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后贴壁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传代后行5-氮胞苷诱导(5-Aza),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备用。③干细胞移植:两组犬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在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分别局部注射植入诱导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mL,对照组在相应部位注射等量的DMEM培养基。④指标检测:分别于细胞移植后1,2,4周取心脏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密度。结果:①原代和传代细胞体外培养:细胞体外培养24小时后贴壁明显,细胞呈圆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换液传代后,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呈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分裂增殖能力强,细胞呈集落式生长,集落外观呈‘漩涡’状,细胞生长曲线为“S”形②细胞表面标志鉴定: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4和CD31阳性率小于5%,而CD44和CD105阳性率高达90%以上。③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测定:移植部位的标本切片经抗BrdU免疫荧光染色后呈阳性,说明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在心肌梗死部位定植。经TUNEL染色后凋亡细胞核呈棕黄色,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④心肌梗死区血管密度情况:干细胞移植后2周,移植组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移植后时间延长,两组间血管密度差异显著性增加(4周时,P<0.01),同时,移植组梗死区血管密度也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439.588,P<0.01)。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简单、增殖能力强、生长快,是细胞移植和心脏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②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能够增加梗死区血管密度;抑制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