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城市化水平达到47%左右,正以年平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就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据专家估计,现今已经流入城市但尚未在城市扎下根来的“农民工”大概有1.4亿。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要达到65%左右,20年时间将会有4亿农村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每年转移2000万人。城市化的提速,导致农村教育问题骤然凸显:农村社区“空巢化”,农村学校“空壳化”。农村教育正在走向衰落,如同整个农村社会的萧条衰落一样,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农村教育秩序因此而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尽管经过数次大的村校撤并和结构布局的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学校教育的整体颓势仍难根本扭转。农村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是继续坚守和巩固农村教育阵地,努力提升农村教育办学质量呢,还是顺应城市化潮流,校随人走,推进农村教育的城镇化进程?这就是本论文所要讨论的中心议题。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在理论上廓清中国社会变迁的整体趋势、农村教育的现实处境与未来走向,从而为应对农村教育的当下困局、谋划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大计建言献策。本文围绕“农村教育城镇化”这一中心命题展开可行性论证。为了避免纸上谈兵,笔者曾于2010年1-2月间,组织人员分赴陕北延安、榆林两市8县(区)的27所农村中学和12所城区中学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城区学校的农村籍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县教育局的官员等,共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0余份。就目前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农村初中进城的认识和意愿,以及城区学校的办学状况等进行实地调查。以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依次分析了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处境、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现实基础、理论依据、国际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目标指向、路经选择、指导原则、方法步骤及政策保障等政策性建议。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农村教育城镇化,是城市化的伴随物,是社会变迁的必然过程。由于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不彻底性,土地城市化和劳动力城市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举家迁移式的人口城市化进程,结果导致中国特色的“半城市化”或“伪城市化”现象的长期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流动儿童”就像他们进城打工的父母一样,成为似城非城、似乡非乡“边缘人”。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都是“半城市化”所结出的苦果,特殊的身份和处境,使他们的正常学习与身心健康无不受到很大影响。因此,适时推进教育的城镇化进程,首先可以使这两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受益,继而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城市高质量教育。这不仅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意愿,也对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我国城市化提速、农村教育走向萧条的大势,农村教育的文章要在城里做,基础教育的经费应往城镇花,农村中学教育的主阵地要逐步往城里挪,振兴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村在城镇。农村教育城镇化的近期目标,是农村初中县城化;长远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唯其如此,才是消解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使广大农村孩子公平分享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学业与心智得以全面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已经取得成功经验。但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等实际,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实施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东西有别,尊重民意,千万不可盲目冒进、一刀切。当下主要拟在西部贫困山区或生态脆弱地区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