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ier于1931年证明了无意识信息加工在创造性问题解决中起的促进作用。但这种范式(主试给被试提供提示,再通过事后采访说明被试对提示的加工处于无意识水平)并不能确保对提示的加工处于无意识水平。针对这一缺陷,本研究采用Greenwald等人(1996)提出的三明治掩蔽技术(sandwich masking technique)来呈现提示,确保被试对提示的加工处于无意识水平,并使用时间精确度高的ERP技术探查这种影响背后的神经机制。实验一选取1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聚合式的创造性问题作为材料,以问题解决为实验任务。通过比较被试在阈上提示、阈下提示、无提示这三种条件下的解答数、反应时和脑电数据,探索无意识的提示加工对聚合式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探索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行为数据结果显示,阈下提示的呈现的确促进了被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而阈上提示的促进效果优于阈下提示,说明即使没有进入意识层面,无意识也能对阈下呈现的提示进行加工,并利用其来帮助解决创造性问题。阈上提示条件在7个时间窗口诱发了与无提示条件差异显著的ERP波形。第一个窗口140-380 ms的差异是由于阂上提示诱发了一个明显的P2成分,这是一个早期视觉加工的成分。第二个窗口340-440 ms,偶极子定位在左顶叶下回BA40,相应的加工过程是对提示优势语义的加工。第三个窗口425-590 ms内,偶极子定位于右海马旁回BA35,相应的加工过程是新联系的形成。第四个时间窗口590-665 ms,偶极子定位于左侧扣带前回BA25,是信息整合的标志。第五个时间窗口650-160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上回BA22,相应的加工过程是运用远距离的不寻常的联系重新解释问题。第六个时间窗口1650-203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扣带回BA31,这是一个通过认知控制调整加工策略的过程。第七个时间窗口2290-239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额内侧回BA6,发生的是使旧信息、概念的新组合被发现并应用的高级整合计算过程。阈下提示条件在5个时间窗口诱发了与无提示条件差异显著的ERP波形。第一个窗口130-270 ms是早期视觉加工成分。第二个时间窗口270-37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顶下叶BA40,这是对提示弥散语义联系的激活过程。第三个时间窗口390-46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海马旁回BA36,加工过程就是在问题激活的语义和提示激活的语义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第四个时间窗口480-540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海马,加工过程就是巩固已形成的新联系,并进一步与信息整合。第五个时间窗口500-875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上回BA22,加工过程是运用远距离的不寻常的联系重新解释问题。实验二选取2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发散式的创造性问题作为材料,以问题解决为实验任务。通过比较被试在阈上提示、阈下提示、无提示这三种条件下的解答数、反应时和脑电数据,探索无意识的提示加工对发散式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并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探索该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行为数据结果显示,阈下提示的呈现的确促进了被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而阈上提示的促进效果优于阈下提示说明即使没有进入意识层面,无意识也能对阈下呈现的提示进行加工,并利用其来帮助解决创造性问题。阈上提示条件在4个时间窗口诱发了与无提示条件差异显著的ERP波形。第一个窗口130-295 ms是一个早期视觉加工的成分。第二个窗口350-450 ms,偶极子定位在右海马旁回BA19,加工过程是语义激活,以及形成新的联系。第三个窗口500-60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扣带回BA31,加工过程是通过认知控制调整加工策略。第四个时间窗口1240-134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额内侧回BA6,发生的是使旧信息、概念的新组合被发现并应用的高级整合计算过程。阈下提示条件在4个时间窗口诱发了与无提示条件差异显著的ERP波形。第一个窗口140-260 ms是一个早期视觉加工成分。第二个时间窗口280-34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中央后回BA2,发生的是对提示弥散语义联系的激活过程。第三个时间窗口350-45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海马旁回BA36,加工过程就是在问题激活的语义和提示激活的语义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第四个时间窗口500-760 ms,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上回BA22,加工过程是运用远距离的不寻常的联系重新解释问题。本研究发现:1)无论是聚合式的创造性问题还是发散式的创造性问题,阈下提示的呈现都促进了被试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而阈上提示的促进效果优于阈下提示。2)聚合式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阈上提示呈现后经过优势语义提取、新联系形成、信息整合、问题重构、认知调整、高级整合这6个阶段,最终促进了问题解决;阈下提示呈现后经过语义激活、新联系形成、进一步整合、问题重构这4个阶段,最终促进了问题解决。3)发散式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阈上提示呈现后经过语义激活和新联系形成、认知调整、高级整合这3个阶段,最终促进了问题解决;阈下提示呈现后经过语义激活、新联系的形成、问题重构这3个阶段,最终促进了问题解决。4)针对提示,无意识的加工过程是自动的,弥散的,但多路径激活导致各条激活微弱,并缺乏意识的认知调整,所以阈下提示条件下问题解决成绩逊色于阈上提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