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按自然降水梯度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选择6个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天然居群唐古特白刺为研究对象,其样地分别是武威市民勤县扎子沟(WMZ),武威市民勤县沙井子(WMS),张掖市临泽县(ZYL),张掖市甘州区龙渠(ZGL),酒泉市金塔县(JQJ),酒泉市瓜州县锁阳(JGS)。采用石蜡切片法,并应用光学显微技术,观察了不同居群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对6个居群唐古特白刺叶片长、宽、厚,表皮毛长、宽及密度,气孔器长、宽、面积及密度,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主脉直径,支脉直径,含晶细胞直径,维管束鞘直径,粘液细胞长、宽,贮水组织长、宽,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以及角质层厚度与叶片厚度比等指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指标参数,结果表明6个天然居群唐古特白刺除叶片宽度外,其余各指标在居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叶片厚度,叶片面积,上、下表皮毛长度及密度,上、下气孔器密度,海绵组织厚度在6个居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合显著程度、F值及变异系数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筛出12项能全面体现抗旱能力的指标,分别是叶厚和叶面积,反映了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上、下表皮毛长度,上、下表皮毛密度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密度,下角质层厚,反映了叶片表皮结构特征;上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以及栅栏组织总厚,反映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6个居群唐古特白刺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居群唐古特白刺抗旱性顺序为:ZYL>JQJ>JGS>WMS>WMZ>ZGL。ZYL和JQJ两居群除自然降雨外能从周围环境中得到水分补给,这两个居群植株长势良好,叶片组织细胞发达,相对应的指标参数较高,抗旱综合值较高;JGS、WMS、WMZ和ZGL居群均分布于开阔无遮挡的戈壁荒漠,植物吸收水分全靠自然降雨,抗旱排序表明随着降雨递减,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即干旱程度加剧,唐古特白刺表现出越强的抗旱性能。应用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探讨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特征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响应机制,结果表明6个居群的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排序一致,指标均值的排序均为JGS>ZGL>WMS>WMZ>ZYL>JQJ,表明6个居群唐古特白刺的生态适应性强弱为JGS>ZGL>WMS>WMZ>ZYL>JQJ。生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其中ZYL和JQJ居群,叶片海绵组织,主脉、支脉、粘液细胞和贮水组织高度发育,参数值明显较高,这对水分运输和贮藏有积极作用,是植物对水分较充足生境的响应;其他4个居群中,表皮毛、气孔器密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以及角质层等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值均相对较高,说明在应对不同环境时这些组织起着主导作用,表明叶片更能通过以上指标的变化来适应干旱生境。综述,唐古特白刺通过调整叶片解剖结构来适应环境,根据不同生境条件作出适应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