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受体P2X对大鼠缺氧缺糖损伤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释放的调控作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损伤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释放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释放的调控作用。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50~200g,断颈处死后分离海马组织,0~4℃制备400μm厚脑片;另从海马匀浆液中分离、提取神经元突触体。应用经95%O2/5%CO2饱和的人工脑脊液(aCSF),35℃恒温孵育30 min使样本恢复活性。实验分三组进行(n=6/组):
   1)对照(Control)组,以95%O2/5%CO2饱和的aCSF孵育海马脑片及突触体;2)缺氧缺糖(OGD)组,脑片、突触体恢复活性后,即移至95%N2/5%CO2饱和的无糖aCSF中,并置于持续充以该混合气体(0.6 mL/min)的容器内,进行缺氧缺糖处理(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3)OGD+亮蓝G(BBG)组,将恢复活性后的两类样本移入含有P2X7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BG(终浓度1μM)、经95%O2/5%CO2饱和的aCSF中孵育20 min,再移至2mL无糖无氧aCSF中(含相同浓度BBG),继续行OGD处理。分别于OGD0 min、OGD后20 min、40 min、60 min留取脑片样本与各组孵育液,检测海马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应用柱前衍生-电化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脑片和突触体孵育液Glu、GABA释放量。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脑片在OGD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士s)表示,组内不同时点间应用方差分析;组间同一时点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OGD组中,海马组织LDH释放量随缺氧缺糖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P<0.05);在OGD+BBG组,缺氧缺糖40 min和60 min时点LDH释放量较OGD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在OGD后各时间点,BBG均可减轻脑组织缺氧损伤。三组海马脑片、突触体在OGD前释放Glu、GABA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两处理组中海马及突触体Glu、GABA释放量在OGD后各时点显著增高(P<0.05)。加入BBG干预后,在缺氧缺糖40 min、60 min,海马脑片释放Glu较OGD组分别减少36.03%和42.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GD后不同时间,突触体Glu的释放量,在OGD+BBG组均显著增加(P<0.05)。与OGD组相比,OGD+BBG组内海马脑片GABA释放量仅于缺氧缺糖后60 min降低46.31%(P<0.05);两处理组突触体间,在OGD各时点释放GABA均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P2X7受体对海马组织GABA释放影响甚微,但通过介导Glu释放,参与了海马脑片缺氧缺糖性损伤。拮抗P2X7受体,对海马脑片缺氧缺糖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神经元突触体,P2X7受体介导Glu释放的作用与海马组织中的效应相反,提示P2X7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定位于神经元以外细胞。抑制或拮抗P2X7受体,可能是治疗脑缺氧损伤的一个潜在性药物干预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21ras、p21WAF1/CIP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43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运用HE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垂体腺瘤组织的细胞结构、形态及排列方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人瘤组织中p21ras、p21WAF1/CIP
一、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HCC的首选方法,但只有大约40%的患者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仍有大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肝功能、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等多种原因而不能手术切除。这一部分病人,需通过各种非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HCC的高侵袭性,无论是接受手术治疗还是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
学位
研究背景:妊娠早期随着雌孕激素的增加子宫内膜蜕膜化,基质内充满大量CD56brightCD16-表型的自然杀伤细胞,又称为子宫自然杀伤(uterine natural killer,uNK)细胞。研究已证实uNK细胞参与早孕期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控绒毛的侵入、胎盘的形成及子宫血管的重塑,在维持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早孕期uNK的来源还不甚清楚。现普遍认为uNK细胞是外周血(periphera
学位
目的:观察Graves病患者131Ⅰ治疗前后血清活性氧自由基的改变,探讨Graves病131Ⅰ治疗后辅予维生素C对血清自由基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09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新近确诊并使用131Ⅰ治疗的Graves病患者50例(男14例,女36例,年龄24~74岁,平均41.4±10.2岁),所有患者均未经ATD治疗且不伴有糖尿病、心肝肾等疾患,近一月无维生素E
学位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增强3D T2WI-FLAIR和传统增强T1WI对病灶的显示、检出及图像质量等方面对比研究,探讨增强3D T2WI-FLAIR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膜侵犯中应用价值。探讨增强3D T2WI-FLAIR在脑膜病变中是否能作为常规扫描序列。对文献中关于增强3D T2WI-FLAIR中颅内正常结构强化情况不甚一致的部分及脑膜病变,本研究对其增强前、后3D T2WI-FLAIR进行
学位
目的:18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咽后淋巴结是一个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对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基于18F-FDG PET/CT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没有研究报道。本课题基于18F-FDG PET/CT拟探讨:①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②研究咽后淋巴结的18F-FDG功能代谢情况。③咽后淋巴结发生率、分布
学位
[目的和意义]  分析 92 例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 显像结果,探讨 18F-FDG PET/CT 对寻找肿瘤原发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7~62岁,中位年龄43岁,均无肿瘤、心脏、肾脏、肝脏及结核病史,经临床查体、心电图、X 线、B 超、肝功、血、尿常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系统体
目的:研究发夹状小分子干扰RNA(small RNA interference,siRNA)联合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 of Fe3O4,MNP(Fe3O4)]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O2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逆转耐药的效果,为临床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1)分别以mdr-1 mRNA第3491-3509,1539-1557和
学位
背景和目的: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原因之一,但有效的治疗措施却寥寥无几。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是指在损害性缺血开始前1天或几天先进行短暂的非损害性缺血,它可以减轻随后的严重缺血带来的损害,这种保护作用也叫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CIP被认为是至今减轻缺血性脑损害最有效的内源性神经保护途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而AMD是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AMD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中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目前对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对免疫炎症认识的深入,有学者提出炎症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