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由于地区地处季风,我国水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匀,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我国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灌溉技术落后导致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用水无法精准计量,难以激发农户的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水费实收率也远远低于应收取的费用,灌区农田水利工程难以运行维护,无法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水资源的短缺与水资源浪费是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问题。合理的农业水价可以抑制不合理的农业用水需求并且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于促进农业节水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的重要举措。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因此,开展灌区农业初始水权确定、农业水价分析测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研究可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撑,助推灌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农业水价改革文献资料调查和分析基础上,以青海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灌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现场查勘和实施方案编制,分析了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取用水现状和农业水价改革工作进展,着重从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农业水价测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提出主要成果如下:一是确定了怀头他拉水库灌区农业初始水权,通过水库实际放水量、实收水费、青海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63/T 1429-2015)和作物种植结构推算灌区用水量、土地确权登记面积等四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得出该灌区的农业初始水权为1098.2万m3(定额亩均915.17m3);同时发现该灌区存在超定额用水18.94%和严重超采地下水现象,希望灌区加大节约用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二是在农业水价测算方面,按照《青海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青政办[2006]15号)等规定,将供水生产成本和供水生产费用(不计利润和税金)纳入水价测算,终端水价为骨干工程水价和末级渠系水价之和;综合考虑用水户实际承受能力、灌区农业水利工程产权和德令哈市水资源稀缺程度等情况,得出:全成本终端水价为0.17元/m3,运行成本终端水价为0.08元/m3;同时提出了农业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的建议。三是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实现方面,该系统面向服务SOA架构、基于事件驱动服务与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关键技术,以水情、工情等信息采集和闸门远程自动控制为基础,综合应用软件开发、自动控制、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等技术,对灌区取用水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实现测、监、管、控一体化,为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提供信息采集与监视、闸门自动化监控、灌区水费计收、综合统计分析和灌区基础信息等服务,提供了智慧、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助推灌区现代化,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各项软件功能;创新之处在于:面向服务的SOA系统架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统一信息建模技术以及集关键点监控、图形定位和可视化于一体的信息服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