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弧形海岸是全球海岸中分布最广泛的典型海岸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弧形海岸的成因、发育过程和演化特征,以及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地现场监测和研究,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及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局部区域海岸带冲淤和生态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已引起全球众多科技组织及学者的关注。本文以华南弧形海岸为研究主体,基于大量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多时段海图和TM影像,采用多种数据统计方法,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从弧形海岸体系、弧形海岸内自后滨到滨面带沉积物时空变化体系、弧形海岸经受常态波浪动力作用和台风大浪作用的动力沉积过程体系以及弧形海岸响应全球变化、海平面上升的滨面带动力地貌变化过程体系等四个体系综合讨论华南弧形海岸近期的稳定性特征。(1)弧形海岸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然而,通过可视化应用软件MEPBAY模拟不同区域的华南弧形海岸近期动态平衡岸线,并将近期海岸的岸线轮廓与其进行比较,以此判定弧形海岸岸线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近期华南弧形海岸岸线基本处于可侵蚀的动态平衡,而达到淤进型动态平衡的华南弧形海岸较少。进一步运用美国数字岸线分析系统DSAS计算1960-2000年前后华南弧形海滩岸线的进退速率表明,在近40年间华南大部分弧形海岸处于侵蚀状态,平均侵蚀速率约3m/a。显然,由于当前海平面上升、波浪动力作用有所加强,岸线处于可侵蚀状态的海岸将进一步出现侵蚀趋势。(2)弧形海岸的岸滩沉积物在较大程度上展现出响应优势波浪动力作用的变化特征:a)华南弧形海岸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砂构成,累积含量超过95%,粒径偏粗,分选较好;b)沉积物自陆向海细砂、中砂平均含量递增,粗砂平均含量递减,粒径在滩面最粗,内滨最细,分选性自陆向海则不断变差;c)纵向上,自遮蔽段向切线段,沉积物中中砂组成趋向增多,粗砂组成减少而逐渐变粗,同时分选变差,偏态、峰态值变大;d)受夏季西南浪作用,泥沙在纵向上表现为偏东向运动。(3)弧形海岸自后滨到滨面带的沉积物对台风高能作用的响应极其敏感。研究表明,在‘派比安(Prapiroon)’台风高强度作用下,沉积物粒度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过渡段后滨带,其次为遮蔽段后滨带,具体表现为:构成沉积物的细砂、中砂含量增多,粗砂含量减少,粒径变细,分选变好,偏态、峰态值增大;后滨附近沉积物的悬浮组分及滚动组分出现缺失;受台风作用的影响,后滨泥沙沿岸具有双向运动特性,滩面及内滨泥沙趋于偏东向输运趋势。(4)弧形海岸的近期滨面带稳定性特征很可能经受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a)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作用下,表征海岸地貌复杂程度的滨面带地形剖面分维度由复杂变为简单,滨面带地形剖面的变化可分为全面冲刷型、上冲下淤型、基本稳定型。其中全面冲刷型对应于华南东部海岸,上冲下淤型对应于珠江口附近海岸,华南西部海岸的剖面形态基本稳定;b)与剖面变化类似,华南东部弧形海岸的滨面带区域呈全线冲刷状态,其中冲淤临界水深为13-15m;珠江口及华南西部海岸则因波浪动力相对减弱,滨面带表现为以-5m以浅区呈现冲刷,-5m以深区淤积以及滨面带基本稳定两种状态。此外,滨面带表层沉积物在近期呈粗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