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部2006年制定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茶叶被定位为特色农产品;安徽省2008年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中,茶叶也位列其中。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饮料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茶叶的市场需求也逐步上升。安徽省二分之一的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季候区,长江和淮河流经省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茶树种植和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2014年安徽省茶叶产量11.12万吨,茶园面积166.56千公顷,单产量0.668吨/公顷,茶叶的生产成为安徽省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山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力之一。作为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对其生产布局的变迁及优化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对安徽省茶叶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引入行业集中度理论、最佳销售中心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结合计量分析,对1990-2014年安徽省11个产茶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安徽省11个产茶市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皖南山区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江淮丘陵茶区三大茶区。在茶叶生产布局现状和变迁分析阶段,从产茶区和产茶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三大茶区和11个产茶市进行生产集中度分析、空间重心转移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在茶叶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阶段,为更具针对性,将11个产茶市按综合优势的不同划分为黄山市、皖南山区中部、皖南山区北部、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5个产茶区,分别进行研究,以求研究结果贴合区域个体的不同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稳定皖南山区优势地位、提高皖西山区优势水平、江淮丘陵小规模精品化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安徽省皖南山区的茶叶生产竞争优势显著,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规模化、专业化;皖西大别山区的茶叶生产综合优势提升较快;江淮丘陵的茶叶生产优势并不显著。安徽省茶叶生产布局以皖南山区为重心,呈扇形向周围辐射。自然因素和农业科技是影响茶叶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