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的喜剧性表达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创作手法,形成了动画艺术特有的语汇和表情,形成了动画所独有的喜剧性症候。这种状况与动画艺术的基本形态有关,也与创作者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受众长期积累的观赏经验有关。论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在导论中提出了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重要的研究概念进行了界定,制定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内容以及创新之处等。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动画本质的独异性和分析影视语言系统和动画语言系统中的喜剧性表现手段。在第二章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的考察中,论文首先回顾了喜剧理论中存在的三种喜剧性形象,以此为理论基础考察了我国动画系列片中喜剧性人物的状貌,对三种类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其次,借鉴福斯特小说中有关人物性格“圆形和扁平”的划分,发现我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中圆形人物偏弱,扁平人物较多且又可细分成“老顽童”“小跟班儿”和“傻瓜二人组”等类型,至于哪种性格方式更适合于塑造喜剧性人物形象,论文也做了探讨;第三,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人物的造型,笔者认为主要包括“拟容取心”的民族化造型和“圆球”形态的喜感造型,审美取向上趋向于“视觉系”风格,总体呈现出“混搭”的美学特征。第三章是中国动画系列片的喜剧性语言分析,主要包括普通喜剧性语言和特殊喜剧性语言。以经典动画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为例探讨了中国动画系列片中常用的几种喜剧性语言技巧,认为当下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语言追求“无厘头”的风格,形成松弛卑微、荒诞不经和泼辣警辟的美学特征。第四章是有关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的叙事分析,从系列叙事和影像动画叙事两个角度构建出本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论文首先解决的是“谁”在讲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场的喜剧性叙述者主要有三类,主要包括旁白叙述人(有声音的讲述者和无声音的讲述者)、角色叙述人和歌唱者;不在场的非人称叙述人从画外蒙太奇和画内蒙太奇的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高超的喜剧性讲述方式,在中国早期的动画系列片中运用的相当出色;其次是研究讲“什么”,即喜剧性内容呈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喜剧性世界,二是物种乾坤大挪移后所产生的新的喜剧性冲突。第五章是对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情境营造的探讨,一定意义上也涵盖着“怎样讲”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动画系列片的喜剧性情境,本质上是创作者为了制造喜剧性笑而有意设置的一种“情势”,只有层层铺垫充分“造势”,才能有助于喜剧性的实现,而“误会·假想的困境”“角色转换”和“狂欢化”是很好的营造技巧,论文认为“碎片化”成为后现代意义上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情境的重要美学特征。第六章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喜剧精神的特征进行了总体梳理,发现矜持和淡泊的喜剧精神影响着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的生成;二是探讨了拘谨的民族性格对创作者的影响,论述了儿童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想象化的儿童定位进行了批判;三是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探讨了客观环境对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结语部分对中国动画系列片的喜剧性表达进行了回顾,并提出对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表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