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痛风患者的中医特征进行描述,为芪茯化浊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2.对以芪茯化浊方为主的中医方案及经典西药方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价,为GA治疗的优化方案提供有益探索。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就诊的177例间歇期痛风患者,通过分析它们的舌质、舌苔、脉象中医特征来了解此类患者中医证素。2.采用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就诊的39例浊瘀内阻证间歇期痛风患者,分为试验组(芪茯化浊方)与对照组(苯溴马隆),通过12周的观察,通过比较两组的血尿酸、肌酐、尿素、肾小球滤过率、12周内痛风发作频率、不良反应来评价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SPSS17.0建立数据库,运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此部分共纳入177例间歇期痛风患者。统计结果提示:①排在前三位的舌象为舌暗红[39.56%(70/177)]、舌淡暗[32.77%(58/177)]、舌淡红[18.08%(32/177)];②排在前三位的舌苔是苔黄腻[35.59%(63/177)]、苔白腻[24.29%(43/177)]、苔薄白[12.43%(22/177)];③排在前三位的脉象是脉弦滑[31.64%(56/177)]、脉弦[14.12%(25/177)]、脉滑[12.43%(22/177)]。2.本试验共纳入3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例,对照组19例,两组年龄、病史、发作频率、体重指数及血尿酸、肌酐等临床观察指标基线齐。截止本论文撰写时间点,共36例患者完成6周观察,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9例。采用全分析集(FAS)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对安全性评价采用安全数据集(SS)进行分析。结果提示:①主要疗效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②主要疗效指标组间比较:血尿酸方面:治疗后2周、6周,试验组平均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12周,虽试验组平均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治疗后2周、6周、12周,试验组平均肾小球滤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③次要疗效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肌酐、尿素较治疗前有所改善。④次要疗效指标组间比较:血肌酐方面:治疗后2周,试验组平均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6周、12周,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尿素方面:治疗后2周、6周、12周,试验组平均血尿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12周痛风发作频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控制12周痛风发作频率上疗效相当。⑤安全性方面:在总的不良反应病例数方面,试验组共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种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试验组方案更安全。结论:1.间歇期痛风患者多以“痰浊瘀血之邪”为主。痛风患者舌质、舌苔、脉象都验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2.以芪茯化浊方为主的试验方案可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减少痛风发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