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测定发热原因待查住院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等,探讨其对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伴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及早判别病情的轻重、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疾病预后提供参考指标。2.研究PCT与病原微生物种类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探讨其能否鉴别为何种细菌(G-菌、G+菌、真菌)引起的感染。3.评价降钙素原(PCT)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策略在发热原因待查患者优化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价值,从而评估血清PCT水平能否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指导发热原因待查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实验室指标。方法:1.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入选71例以发热原因待查收治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T组(n=41例)和对照组(n=30例)。2.PCT组于入院时及之后每隔3天(即第1、4、7、10…天)采静脉血3ml检测PCT水平,然后主要根据PCT水平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照组则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指南决定抗菌药物使用,不参考PCT值。同时进行痰、血液等细菌学培养,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率(N%)等的检查。3.以治疗后第28d为研究终点,复查相关的影像学及生化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28d死亡率、临床治愈率以及实验室指标如PCT、WBC、N%、sCRP等等。结果:1.在判断细菌感染效率上,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率、sCRP、PCT的灵敏度分别为53.57%、82.14%、89.29%、92.86%;特异度为84.62%、30.77%、30.77%、76.92%;阳性预测值为88.24%、71.88%、73.53%、89.66%;阴性预测值为45.83%、44.44%、57.14%、83.33%。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率、sCRP、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713、0.760、0.886,可见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86),优于WBC、N%和sCRP(P<0.05)。2.在鉴别病原微生物方面,G-菌、G+菌与真菌的PCT浓度分别为1.110±0.923ug/L,1.395±1.169ug/L,1.181±0.988ug/L,三者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3.PCT组相比对照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降低,分别为70.73%和86.67%(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所缩短,分别为7.24±5.63d和13.50±7.52(dP=0.000);抗菌药物费用有所减少,分别为3760.77±3373.11元和5166.83±4676.53元(P=0.039);而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8d死亡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诊断发热原因待查患者是否为细菌感染方面,PCT比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率、sCRP有着更好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其鉴别诊断价值更高。2.PCT不能区分感染具体是由何种病原微生物(G-菌、G~+菌、真菌)引起的。3.使用PCT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