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回顾国内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发展状况和组织体系建设情况,选取深圳福田区和武汉青山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其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组织体系状况,研究制定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组织体系,从而保障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对象和方法通过查阅网络、期刊和书籍,收集、整理现有国内外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组织体系建设的情况。对深圳福田区和武汉青山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以当地区主管部门领导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为访谈对象,每个地区邀请2-3个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输入EXCEL数据库,对多选题采用多重二分法的格式录入;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结果1.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十分健全和完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已成为人们预防、治疗心理疾患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北京、新疆、深圳、杭州及武汉等地已在某些社区开始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效果显著。2.目前深圳福田区每个社康中心至少有1名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模式是“以区卫生局为领导,区慢病院(辖区医院)精神科为骨干、以每一个社区为落脚点”。武汉青山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有心理咨询室,有1名以上的专业人员从事具体工作,其工作模式是“以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为领导,牵头武东医院,开展心理专家下社区坐诊工作”。3.调查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两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呈现出年轻化特点。在专业背景上,深圳福田区以临床医学为主,占50.00%,其次是护理专业,占39.06%;武汉青山区以护理专业为主,占49.32%,其次是临床医学,占36.99%;两地区均没有专门以心理学为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在目前所从事的岗位上,专门从事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比例都过低,被选择次数仅占选择总次数的4.12%、3.66%。在从事心理卫生服务的年限上,两地区不足1年的分别有57.03%、50.68%。4.调查地区在服务内容上,都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康复指导。在工作形式上,深圳福田区社康中心以板报宣传和心理知识讲座为主,武汉青山区则以社区心理门诊为主。两地区的医务人员对其工作形式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武汉青山区的满意度较高。在培训方面,两地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时间均较短,甚至绝大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在培训渠道上,都只能依靠自学和专题讲座方式提高其服务能力。5.调查对象在是否应该获得相应报酬上,两地区的调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心理卫生服务人员都认为应该获得相应报酬。武汉青山区获得报酬人员的比例较高、满意度也较高,他们认为报酬与工作较为匹配。6.调查对象在工作建议方面,深圳福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认为配备专业人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武汉青山区则迫切需要提高知识和技术。在提高积极性的措施上,深圳福田区社康中心的医务人员希望上级能制定合理的报酬;武汉青山区社区医务人员希望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两地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都希望能获得培训的机会以及被分配恰当的工作。7.调查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效果良好,两地区分别有高达78.08%、70.63%的医务人员认为心理卫生服务起到了防治作用。对于继续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前景展望,认为十分有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比例也很高,在两地区分别高达92.19%、95.89%。结论1.调查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和督导机构不同,但都是结合各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为保证心理卫生服务切实有效的开展而确立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调查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工作形式和服务人员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武汉青山区的满意度较高,说明在青山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领导下,牵头武东医院,由专家定期下社区坐诊,同时结合心理门诊、心理知识讲座、板报宣传等方式开展的心理卫生服务已得到绝大部分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赞同,值得推广。3.调查地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人员开展服务的时间较短,均以中青年为主,都是兼职、非专业人员,其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不足,培训需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专业化程度很低。4.调查地区在服务内容上,都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康复指导。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服务内容单一的特点。对策建议1.坚持政府行为,落实专项投入。2.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3.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元化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5.定期开展普查,掌握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6.完善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