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从现有的三种虫生真菌: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iride var. minus)、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中筛选一种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Mots.易侵染的真菌,并就其防治效果、侵染途径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三种菌种的筛选,可得出:在同一浓度下比较,绿僵菌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白僵菌和粉质拟青霉,而在1×10~6孢子/ml-1×10~8孢子/ml范围内,浓度越大,致病力越强,但在浓度高于1×10~8孢子/ml时,致死率却无明显提高,所以我们选用1×10~8孢子/ml的浓度即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绿僵菌在浓度为1×10~8孢子/ml时为防治马铃薯瓢虫幼虫的适宜浓度。所以说用浓度为1×10~8孢子/ml的绿僵菌悬浮液防治马铃薯瓢虫有较好的效果。 2.通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室内研究表明: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不同的温湿度下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防治效果也不相同。以95%湿度与25℃的温度组合,致死较快,死亡率较高,是引起较高致病率所需的理想温湿度。 同一浓度的菌剂对于不同龄期的幼虫防治效果也不相同,低龄幼虫对于绿僵菌的敏感性要高于高龄幼虫,即对低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高龄幼虫。 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幼虫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染菌48小时后,幼虫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影响,呼吸代谢出现紊乱。 3.通过用生化方法对感染绿僵菌后的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几种酶进行测定表明: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蛋白含量和谷耽甘肤一S一转移酶的影响较大。 4.绿僵菌主要通过表皮直接侵染虫体。幼虫体表附着的袍子萌发后产生芽管,芽管穿透体壁,在体腔内逐步形成菌丝体,进入体腔内的菌丝体,对寄主组织没有选择性。通常菌丝最初在侵染部位的血腔中生长,然后侵入邻近的脂肪体、肌肉,最后侵入消化道和丝腺等。最终导致马铃薯瓢虫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