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剧烈、人口过度集中逐渐成为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城市无序扩张导致生境破碎化,客观上切断了区域内各生态系统的联系,同类景观斑块彼此孤立,物质、能量、信息流等被阻隔,生态功能下降,最终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本文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制图技术,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研究区,总结和提出了景观格局优化关键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景观功能连接度的景观生态格局评价、基于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的景观格局优化关键组分识别与分析技术。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景观连接距离,不再一味计算两斑块的欧氏直线距离,而是适当考虑生态过程和景观阻力等要素,以累积耗费距离模型为核心,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较为明确地实现了曲线连接距离的计算。以曲线连接距离计算结果作为景观功能连接度研究的参数,进行了景观功能连接距离阈值的筛选。在600m距离阈值的约束下,从景观功能连接的角度,进行了景观格局评价。在景观格局优化关键组分识别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优化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这对实际生态规划与建设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实现了上述技术过程,提出针对研究区的景观优化基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