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波超声成像中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波成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是超高速超声成像中最常用的成像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瞬态弹性检测等超声新技术中。然而由于平面波发射波束宽,回波信号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波束形成是超声成像系统中关键的部件,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研究波束形成算法对改进平面波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超声成像的基本理论、波束控制以及延时叠加算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通过点散射目标仿真说明了传统波束形成方法不能同时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其次,本文研究了超声成像中最常用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法和空间复合法,并且针对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两种改进算法:1.提出了特征空间和符号相干系数融合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是在特征空间最小方差法的基础上加以符号相干系数进行权值优化,可以改进特征空间法不能同时提高对比度和分辨率的问题。点目标仿真和斑目标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本文算法的分辨率提高了42%,对比度提高了6.7%。2.提出了基于最小方差的空间复合成像,结合最小方差的高分辨率和空间复合成像高对比,可以在降低复合次数的同时保证较高的成像质量,点目标和斑目标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原算法,本文算法在分辨率上提高了39.4%;在复合次数相同时,能得到更高的对比度,并且在第11次复合时的对比度高于空间复合成像21次复合结果。最后,设计了点目标仿体和颈动脉在体实验验证两种算法在实际超声成像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两种算法能用于提高实际平面波超声成像质量。
其他文献
自1975年Pearson明确提出小裂纹问题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发动机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断裂力学理论不能满足损伤容限设计要求的精确度,相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曾是文学作品中具有恒久探讨价值的主题,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怡然宁静的田园生活,还是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中对自然的虔诚膜拜,都是体现艺术家美妙构想的经典文
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将智能化、数字化、电气化等一系列工业4.O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落地。而能源产业与工业制造融合程度如何,也从某一侧面决定了工业4.0的进程。4月下旬,德国工
素描与彩绘是平面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对信息的传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探索的是素描、彩绘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性。 Sketch and painting are the mai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13年1月5日至14日,由奥地利驻华大使馆、中国美术馆、舒茨艺术典藏、维尔纳·贝格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维尔纳·贝格——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画展展出
2012岁末,《前尘影事——最早的中国影像》在国内开始巡展。此次展览展出了最早的中国影像和早期的摄影器材,这里选登的是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希望对于读者了解中国早期金属版
雷达在农业、生态、气象和军事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充分利用雷达回波中的信息,提高算法的探测能力,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雷达回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