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上海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扩张相伴的是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上海,到2007年底,已达约660万。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外来流动人口为上海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居住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就给正在快速发展当中的上海城市社会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群租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下半年开始,群租成为沪上的一股“龙卷风”而引起多方关注。笔者选择上海市内环线以内最大的商品房住宅区W为观察对象,分析了群租的成因,解释了当前群租问题的治理陷于困境的原因。文章认为,群租是近年来上海楼市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外来流动人口通过市场解决其“廉住”需求的产物,它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2002年以来,上海市推行了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给予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但在城市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尚不足以支持实现“户籍”与“外来”之间的均等化管理的时候,居住证门槛之外的外来者则只能继续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于是,对于这些低收入的外来者而言,既然无法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的福利性公共住房,廉价的群租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W住宅区严重的群租问题最终招致了政府部门的集中整治行动。不过一场由政府部门主导,业主积极参与,看似呈一边倒局势的群租治理过程,最终却陷于困境。这样的结果证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将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以“群租”的面目推到了台前。上海已有的若干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措施,并不能为治理群租提供满意的答案。这意味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新的思路、长效的机制和深层次的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