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GEF16/FYN信号轴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肠癌起源于肠上皮的局部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达到10.2%,位于人类十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及健康。然而,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而且结肠癌的起病隐匿,预后较差及死亡率高,这对于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找结肠癌有效诊断的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成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ARHGEF16是一种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参与调节小G蛋白的激活,而小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着分子开关的作用,还参与细胞骨架的调控。ARHGEF16在多种肿瘤的信号通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致癌基因。但是,在结肠癌中ARHGEF16是否同样发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我们发现FYN可能可以与ARHGEF16发生相互作用。FYN是一个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细胞生长和存活的调节,细胞粘附,细胞骨架重塑,细胞运动等生物过程都起作用,在很多肿瘤中都异常表达和活化,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过,FYN在结肠癌中起到的作用还未见有相关报导,并且ARHGEF16和FYN是否确实可以发生直接的蛋白相互作用,它们又是以哪种分子机制来调控的也有待研究。因此,研究ARHGEF16/FYN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1、验证ARHGEF16在结肠癌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2、研究ARHGEF16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形成的影响。3、验证ARHGEF16与FYN的直接相互作用。4、研究FYN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的影响。5、研究ARHGEF16与FYN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RHGEF16在结肠癌细胞和临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2、在功能学方面,采用细胞克隆形成、Ed U、Transwell实验来研究ARHGEF16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探讨ARHGEF16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3、利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GST-pulldown验证ARHGEF16与FYN的相互作用,并对ARHGEF16进行分段,寻找其与FYN发生相互作用的片段。4、在过表达ARHGEF16结肠癌细胞中敲低FYN的表达或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处理,检测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5、向293T细胞中外转ARHGEF16和FYN的标签质粒,检测FYN对ARHGEF16磷酸化的影响。6、在结肠癌细胞中干扰FYN,使用蛋白合成抑制剂CHX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检测FYN对ARHGEF16蛋白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1、临床组织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RHGEF16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高表达。同时,它在几种结肠癌细胞中也高表达。2、ARHGEF16的高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且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3、FYN可以与ARHGEF16发生直接相互作用,并增强ARHGEF16的磷酸化水平。4、敲低FYN的表达和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处理后,ARHGEF16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增殖的能力会下降。5、FYN可以抑制ARHGEF16通过蛋白酶体的降解,稳定ARHGEF16的蛋白表达。结论:1、ARHGEF16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2、ARHGEF16介导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且依赖于FYN的表达。3、FYN通过与ARHGEF16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了ARHGEF16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胰岛素(insulin,INS)替代治疗为主,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不能使机体根据自身血糖变化调控胰岛素的释放,患者常面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保留和恢复功能性β细胞,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最有效且具有长效性的方法是行β细胞替代治疗。胰管和β细胞关系密切,过去的基因谱系追踪实验显示胚胎胰腺的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和多粘菌素B的肺炎克雷伯菌(KP)菌株的毒力和耐药基因特征,并分析耐药菌株的分子同源特性;探究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机制以及携带mcr-1基因的转移和传播机制;探究多粘菌素B联合白藜芦醇是否对耐药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方法:1.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7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Vitek2
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AP病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代谢途径,形成肠黏膜生物屏障,从而减少细菌过度增殖
伴随着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而氢能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但目前制取氢气的方式仍主要依靠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这些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将用之不竭的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氢能,这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中,助催化剂可以有效分离光生电子和空穴,降低析氢所需的过电位,从而大幅度提高产氢效率。目前最高效的析氢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遭受巨大创伤性应激事件后延迟出现且持续存在的常见精神疾病,其中过度焦虑是PTSD患者的基本症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PTSD的发生与杏仁核脑区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杏仁核作为大脑的情感中枢,其与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v HPC)、前额叶等脑区存在广泛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共同参与了情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趋提高。随之而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因此,开发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成为了大家争相研究的方向。太阳能储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半导体光催化制氢则能把低能量密度的太阳能转化成高能量密度的氢能储存起来,是解决能源短缺最有前途的方法。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领域,它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单、无毒、稳定性好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卢芳运用抑免汤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方法]分析卢老对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认识,剖析经验方抑免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卢老认为荨麻疹病位在肌表,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或饮食不节,郁久化热,日久则病邪入血分,发为荨麻疹;治疗上既要运用清热利湿之法,又需解表透疹、活血化瘀,故选用抑免汤加减治疗。此方可以治疗湿热与痰瘀等复杂致病因素所致的荨麻疹,无论是荨麻疹初起还是日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它影响了世界人口的0.5-1%,但SCZ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普遍认为SCZ是一种受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在SCZ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与SCZ相关的染色体区域,并且鉴定了许多SCZ的易感基因。基因DTNBP1(dystrobrevin-binding protein 1)是其中
半导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一种制氢手段。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催化剂是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重点。自2009年王心晨等发现石墨相氮化碳(g-C3N4)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以来,g-C3N4就因其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原材料低廉、无毒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直接热缩合法得到的块体g-C3N4光生载流子复合率比较高、比表面积较小,限制了 g-C3N4的光催化活性,
细胞表面囊泡(cell-bound membrane vesicles)存在于多种细胞的表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目前对细胞表面囊泡的组成、结构、产生和功能等知之甚少。近期研究发现,细胞表面囊泡对多种去污剂(如Triton X-100和SDS等)具有耐受性。本研究拟利用这个特性来分离和纯化细胞表面囊泡,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究正常和氧化损伤情况下细胞表面囊泡的蛋白质组成,并对其潜在的功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