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汉语热使得对优秀汉语师资力量的需求更加迫切。2004年,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出国门奔赴世界各地任教。由于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很好的完成工作,因此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截至2014年,位于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已拥有三所孔子学院,不仅学员数量稳定,且.办学规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其汉语推广模式在整个欧洲地区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今年八月,有三十九名志愿者通过国家汉办的选拔前往匈牙利任教,志愿者队伍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很好的适应当地文化并顺利的开展工作对匈牙利汉语推广事业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文化冲击、文化适应等理论之上,以2014年赴匈牙利汉语教师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赴任初期的跨文化适应性。本文主要使用调查问卷获取原始数据,调查问卷分为个人信息调查和跨文化适应性调查两部分,前者帮助笔者收集性别、年龄、赴任前海外经历等反映志愿者个体差异的数据,后者将跨文化适应性调查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工作适应三个维度,采用五度量表编写问卷问题在分析志愿者赴任初期的跨文化适应性时,笔者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从志愿者个体差异对跨社会文化适应性的影响以及跨文化适应各层面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角度对志愿者赴任初期跨文化适应性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从志愿者个体差异对跨社会文化适应性的影响来看,其跨文化适应性受年龄和赴任前海外经历影响显著,即年龄和赴任前海外经历对其跨文化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年龄二十五岁以上的志愿者适应性明显好于二十五岁以下者,有一定海外经历的志愿者明显好于无海外经历的志愿者。从跨文化适应各层面之间的关系来看,适应程度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社会支持适应程度、生活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内容适应、心理适应、工作人际适应。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志愿者的选拔优先考虑25岁以上,有一定海外经历者。志愿者的培训在授课形式上可以尝试混合分组、小班授课、探讨学习的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可将跨文化适应理论课程和跨文化情景模拟等实践课程结合;在培训师资上,可由经验丰富的导师和优秀前任志愿者共同组成。另外建议重点加强社会支持适应的培训,适当关注生活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内容适应培训,兼顾心理适应和工作人际适应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