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一生所追求两个问题——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和中国向何处去”。在美国汉学家艾恺著的《梁漱溟传》中,他被称为“最后的儒家”;他认为的中国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根本精神的文化,并且这一种文化要高于西方“科学化”的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是对于人的精神,人的发展的文化,他断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在当时的社会,这可以说是他对于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作为乡村建设理论有力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梁漱溟主张从乡村来改良中国当时的现状,这与当时中共以农民为重,从农村着手的策略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被赋予中国化的色彩,并且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梁漱溟认同的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从梁漱溟后期的思想和实践可以看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与此同时,他所提倡的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也产生了一定的联系。 梁漱溟先生认为,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他创造性的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把文化分为向前面要求,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转身向后去要求三个路向,并且认为中国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于人生价值乃至社会价值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认同和赞赏,提出对西方文化进行“根本改造”,即在“老树上发新枝”,由此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中所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梁漱溟先生认为,世界文化未来必将遵循或者走上中国文化的路向。梁漱溟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并且对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做出了努力,通过乡村建设做出了实践,将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进一步融合。 文化与文明不同,梁漱溟这样说:“生活中呆实的制作品算是文明,生活上抽象的样法是文化”,并且文化一定是与一个民族紧密相连的,离开了某一特定的民族,文化就难以说明,或者说文化就不能充分表达其自身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与中国有着各个方面的联系,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很强的伦理色彩,也使中国文化形成了“伦理本位”的文化。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以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为中心,论述探究他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以及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态度的转变和不同的阐释,以他的文化思想和乡村建设的实践为突破口,以他一生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和乡村问题为枝干,探究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梁漱溟先生在实践中贯彻了他的文化思想,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他提出“老树新枝”的理论,即从旧东西里面转变出一个新东西;他认为中国文化的“老树”,就是“乡村”和中国人讲的“老道理”,而所谓的“新枝”,就要通统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当时中共的中国化马克思理论不谋而合,这使他的传统文化中逐渐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色彩,并且在他看来,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