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镁酸铅基和钛酸钡基铁电体材料的性能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vk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材料分为两大类,弛豫铁电材料和通常铁电材料,其中前者以铌镁酸铅系列为代表,后者以钛酸钡系列为代表。由于铁电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都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铌镁酸铅基和钛酸钡基材料,利用内耗技术和介电技术分别对两种材料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纯钙钛矿结构的PMN-xPT陶瓷的内耗行为,发现不同掺杂浓度的试样的内耗行为有所不同,随x的增大,内耗行为由不明显的一个凸包演变成明显的内耗峰,并且峰温随x的增大而升高,高度也随x而改变,以上实验结果可能与极化微区的性质变化有关;另外,观测到PMN-15PT和PMN-20PT的内耗峰随应变振幅的变化规律与介电峰随驱动电场幅值的变化规律类似,均随振幅的减小而移向高温且峰高降低;还观测到内耗峰对频率和速率的响应与界面运动导致的一级相变峰很相似。由此提出内耗峰对应由温度诱导的与极化微区的界面运动有关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研究内耗峰的速率和频率效应,利用一级相变的耗散函数模型对弛豫铁电体内部极化微区界面运动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比其他铁电材料的界面动力学参数,发现弛豫铁电体极化微区的界面是具有较小回复系数的一类软界面,模型很好的描述了内耗峰的速率和频率效应。   通过研究弛豫铁电体PMN-xPT在升降温过程中的介电行为,讨论了居里温区、临界指数等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还利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广义Arrhenius方程和耦合弛豫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介电弛豫行为中各参数随成分的变化规律。对比结果两个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发现描述弛豫行为各个参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且都在x=2.5左右存在一个转折点,与弥散指数γ的变化规律一致,这或许预示着x=2.5处发生了性能或结构的不连续变化。   此外,还研究了普通铁电体钛酸锶钡的相变和弛豫现象,发现在四方相和正交相都有弛豫现象发生,根据激活能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a0.8Sr0.2TiO3的弛豫激活能比BaTiO3的低,可能由于部分Ba2+被Sr2+替代后c轴两相邻离子间的空隙增大所致;与文献对比还发现升温过程的弛豫激活能比降温过程的大,可能升温过程的内耗与畴壁的运动和空位的重组都有关,而降温过程的内耗峰则只与氧缺位的迁动有关;另外还发现四方相氧空位的弛豫激活能和光致发光现象中的激发光与发射光能量间的能量差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光致发光现象与氧空位的存在和弛豫迁动有关。
其他文献
我国当前仍处于应试阶段,大多数人才的选拔都是通过考试来实现的,而随着人们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学实现无人监考模式也存在了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大学内部无人监考制
前不久,靳尚谊先生在“中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法国展)”于中国美术馆汇报展研讨会上的一句话,可谓语惊四座。他说:“西欧人看了这批代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水
一、对“三会一课”认识的两个极端 “三会一课”是党内一项传统的组织生活制度,但目前存在两种模糊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了,谁还有时间开会,另一种认为
铁基超导体是自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又一类含过渡金属的高温超导体。由于具有跟铜氧化物超导体类似的层状结构,类似的电子态相图,以及相当高的超导临界温度,自去年发现以
通过对玉米采取矮化增密技术试验,即:限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增加密度的方式提高其产量。结果表明:株距为30㎝和27㎝试验区的产量比没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株距为33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lasma Source Ion Implantation,简称PSII)是一项非视线性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的改进新技术。这项技术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在这项技术的
电泳显示技术的低功耗和类纸性显示特点,使它在电子纸应用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手写电子纸应用出发,以所依托实验室的电子墨水材料和显示薄膜为基础,开展了基于微胶囊电泳显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兴起了教育改革的新风潮,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在课堂里不断活跃起来,为我国的教育带来了新的面貌,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效地激起了学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简称LEC)是在传统的PLED及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LEC以掺杂离子传输聚合物和锂盐的共轭聚合物为活性层,该活性层呈现一种互相贯穿的网络结构。当在LEC两端施加的电压大于共轭聚合物的E_g/e(E_g为共轭聚合物的LUMO和HOMO能级之差,e为单位电荷)时,聚合物发生电化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学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Comrade Jiang Z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