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农村社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居民获取生存技能、释放生命价值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经济获得很快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却依然相对滞后,亟需通过建立教育共同体来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政府、学校以及社区等教育主体为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保留传统文化特色,通过沟通与合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育活动任务而形成的教育联合体。它具有整体性、多元性、联动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它对人的意义是提高生存技能水平,提升生命价值意识;对社会的意义是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流动、加强农村社区的传统文化建设。本文在对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自主生长型。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社区教育类型;具有提供教育资金支持和明确教育政策方向的职能;具有引导现代农村基层组织的信仰、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和监督与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也存在政策缺乏张力和容易致使社区教育系统可能演变为政治机构的附属品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完善法律的监督和保障。学校主导型是一种以农村小学为教育基地和教育主导的类型;具有满足所有社区成员学习愿望,尊重个体发展的自由和系统性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必要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根基,乡村教师数量与质量欠缺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农村教师骨干和开发乡土课程资源。自主生长型是在一定乡土文化土壤与氛围中,基于个体与基层自主发展的学习需要,而自发生长的、能动选择的社会生态学教育类型;具有自主发起教育活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职能;具有充分发挥居民情感智慧,加强社区成员之间平等对话的优势;同时存在缺乏文化教育机构,适用人群不多的不足;在实践上建议挖掘社会资源,整合文化机构,强化公平意识。在对以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均衡教育主体的发展力量,建立“自主—学校—政府”整合型的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它具有关注个体与世界的契合性,缩小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的差别,兼顾差异性与相似性的优势,在实践上建议立足基层、尊重乡土,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社区内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