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证候的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第一课题“证候规范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的第8分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研究——权重临界值诊断法”(课题编号:2003CB517101)。主要目的是将现代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常见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研究,探讨病证结合条件下中医证候(可以是单证候、复合证候,也可以是证候要素)辨证诊断的一种新方法——权重临界值诊断法。证候要素是指中医证候辨证诊断的基本要素,是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单个病位或病性,是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证候要素辨证是建立新的中医辨证体系的一种尝试。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降维升阶。所谓“维”,是指对常见证候进行简化分解之后的最基本的证候要素,在适当的范围内,维度越小,越容易掌握,使用者的可操作性越大。所谓“阶”,指最基本的证候要素相互间的组合及与其他各种辨证方法的组合。在维度确定的情况下,阶度越大,体系的灵活性与适用性越大。采用“降维”的办法,把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成较为简单的证候要素来研究,再采用“升阶”的办法,进行应证组合,即通过证候要素之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的组合,建立多维多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我们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三者有机结合,提出“权重临界值诊断法”的概念,认对规范后的中医证候,参照《中医诊断学》(第六版)教材把中医证候分解为中医证候要素。为本方法是目前建立病证结合的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最先进的方法。我们采用“权重临界值诊断法”,完成了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常见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完成了现代文献关于慢乙肝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的分析研究,在明确检索目的、制定检索策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出的217个中医证候和588个中医症状,然后从中再筛选既有中医辨证分型又有所对应症状的合格文献69篇,参照《中医药学名词》专著,进行名词术语规范化,对规范后的中医证候,参照《中医诊断学》(第六版)教材把中医证候分解为中医证候要素,得出9个常见的中医证候及所对应的所有症状,分解为14个证候要素(5个病位的,9个病性的),得出9个病性证候要素所对应的所有症状,计算出每个症状对每个证候要素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在现代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专家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调查分为三个阶段:预调查,目的在于检验问卷是否存在问题、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并且筛选条目池,进一步完善调查问卷。第一轮调查问卷主要对条目池的选项进行筛选。第二轮调查问卷目的在于对条目池的选项再次进行筛选,建立专家问卷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该数据库,得出9个常见证候要素所对应的常见症状,并计算出每个常见症状对应9个常见证候要素的条件概率。以第二轮专家问卷筛选出来的9个病性证候要素分别对应的常见中医症状为准则,分别计算现代文献与专家问卷的平均条件概率。再按照平均条件概率转换为指数,转化公式为:I(Si|Zi)=[LogP(Si|Zi)+1]*10取整。这些指数作为每个病例的每个证候要素指数的计算标准。由此得到9个病性证候要素对应的常见中医症状指数表。每条常见中医症状对每个证候要素的指数,实际上就是每条常见中医症状对每个证候要素的权重,从而确定了权重值。在此基础上,以第二轮专家问卷确定的症状范围为基础,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CRF表),完成了120例慢乙肝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前100例作统计分析,后20例进行前瞻性预测诊断)。建立了120例慢乙肝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出每个病例的每个证候要素指数以及指数代数和:按照CRF中每位病例实际报告的中医症状,对照9个病性证候要素的常见中医症状指数表,计算出每条症状的指数,然后再计算出各条症状对同一个证候要素的指数代数和,根据医学统计学关于制定医学参考值(原称医学正常值)范围的下界限的原理及经典方法,计算出每位病例的指数和,由此得到一组指数和,由小到大排列,计算单侧第5百分位数(P5),此P5就是某证候要素的指数和的单侧临界值,从而确定了指数和的临界值,即权重的临界值。例如确定“气虚”的指数和的临界值:先寻找出所有被拆分为“气虚”的一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计算出每位病例的指数和,这样可以得到一组指数和,由小到大排列,计算单侧第5百分位数(P5),此P5就是“气虚”的指数和的单侧临界值。同样方法制定出9个病性证候要素的指数和的临界值,这样就形成起了权重临界值诊断法。证候要素诊断预测:为了检验上述指数和的临界值的预测功能,把CRF数据库中的最后20份病例(第101-120号病例,未加入上述的统计分析),先按照指数和的临界值进行预测,然后再读临床医师的辩证诊断的证候要素拆分,计算符合的情况。通过前瞻性20例临床流行病学病例的诊断符合性预测,“气郁”、血瘀、气虚符合率均为100%;湿符合率为72.72%,热符合率为70%,阴虚符合率为50%。总体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了“权重临界值诊断法”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在制定中医证候(可以是单证候、复合证候,也可以是证候要素)诊断标准时的客观统一性,这是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的值得推荐的技术路线,是目前建立病证结合的中医证候(单证候、复合证候或证候要素均可)统一诊断标准的较为先进而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