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萑香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矿床赋存于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以深部流体为主的均一化流体和断裂构造的多期次活动是矿床主要控矿因素。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和断裂构造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决定了不同蚀变矿化类型和成矿的多期多阶段性。矿化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钾长蚀变岩型。成矿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石英-钾长石-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通过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研究,结果表明,Au与Ag、Pb、As等元素呈正相关关系,且与成矿流体活动有关;成矿元素尤其是Au呈多重母体分布的特征体现了主成矿期矿化多阶段叠加的特点。流体包裹体有六种类型:①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LH2O);②A型两相包裹体(LH2O+VH2O);③B型两相包裹体(LH2O+VCO2);④富CO2两相包裹体(LCO2+VCO2);⑤含CO2三相包裹体(LH2OLCO2VCO2);⑥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LH2O+VH2O),以前两种类型为主。成矿温度在130~265℃之间,尤以180~210℃对成矿最为有利。成矿压力主要集中在200×105~230×105 Pa之间,形成深度0.5~1.0km。成矿流体总体上属CO2-H2O-NaCl体系,盐度为0.9~7.5 Wt%NaCl,属低盐度流体;pH值为6.6~7.10,在主成矿阶段呈偏碱性。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的幔源物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吸收或萃取了部分上地壳的成矿物质,即成矿物质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早期来源为地下深处(地幔为主)的深部流体,并与印支-燕山期陆内俯冲形成的大量流体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广泛均一化的流体,随成矿作用的进行有古大气水的逐步混入。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2]-、[Au2(HS)2S]2-和/或[AuH3SiO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流体的混合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降温减压作用,可能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有效机理。成矿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燕山期可能是本矿床的主成矿期。初步建立了以深部流体为主的均一化流体和与印支—燕山期陆内俯冲有关的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控矿的成矿机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