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联合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拟通过课题研究找到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湿疹的方法,在临床医疗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所选54例患者均来源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湿疹专科门诊和病房,符合湿疹诊断标准,通过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湿蕴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口服除湿胃苓汤加减方,1剂/d,分早晚两次服,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每次80mg(以甘草酸苷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并口服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片4 mg/次,3次/d,疗程为2w,外用本院制剂复方醋酸曲安奈德软膏或复方氧化锌搽剂。对照组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并口服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片,用法同治疗组,外用药同治疗组。通过临床有效率、自觉症状瘙痒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复发率方面来进行评定,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1.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有效率62.5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瘙痒评分比较:两组间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1周后组内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均明显减轻;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瘙痒程度的改善情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复发率比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患者在完成治疗后进行2周的随访,治疗组16例,复发2例,复发率12.50%,对照组7例,复发2例,复发率28.57%,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课题的临床观察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方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皮损状况、瘙痒程度等指标得到更好改善,临床应用证实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