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解决农村贫困群体住房安全的社会保障性政策。2009年,云南省被中央列为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地区,加大了改造力度和资金投入。然而,政策实施多年以来,云南省农村危房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如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入攻坚期,必须充分发挥政策效果,使农村危房问题得到改善,这决定着能否同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政策执行是产生政策效果的直接途径,是否是由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而导致了政策目标无法实现?带着这样的问题,此研究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进行分析,旨在推动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效地进行,提高农村住房安全水平和居住条件,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面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理论模型分析了问题成因,打破了就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也丰富政策执行理论的实践。此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从政策执行理论模型的分析着手,基于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现状和执行情况,从执行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政策执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然后,利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的因素、执行机构的因素、目标群体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发现,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不足的成因主要有政策问题本身复杂、政策不够合理、政策不够明确、政策资源不够充足、部分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执行机构的沟通不到位、政策监督控制不到位、目标群体人数多、目标群体行为多样化、目标群体行为难以调适、目标群体的经济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环境差、缺乏社会参与、缺乏社会监督等。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的对策,包括调整不合理政策、进一步细化政策内容、拓展政策资源渠道、开展执行机构人才建设、加强督查考核等、提高目标群体资金准备、规制目标群体行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动员社会参与、强化社会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