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从金融领域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为缓解经济下行趋势,各国央行颁布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国政府也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频繁对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银行作为沟通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是各类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必然会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以2006年12月-2019年9月我国13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国有银行与非国有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这一视角出发,对银行风险承担开展深入研究,丰富了有关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作用的相关文献;(2)通过对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事前和事后风险承担的不同影响,论证了市场型资产作为银行风险承担指标的合理性;(3)利用市场型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银行事前风险承担的代理指标,重点考察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事前风险承担的关系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惜贷”效应、流动性效应和目标收益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产生影响;(2)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事前和事后风险承担的影响相反,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银行当前的风险暴露,但会加剧银行累积的系统性风险;(3)分组回归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但对于股份制银行的结果显著为正,说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银行要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以及对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充分发挥银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市场型资产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以更精准地监测我国金融市场中风险的变化与累积;政府应加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使市场各主体准确理解政策意图,稳定经济参与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