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制造企业的市场、产品研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并加快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我国区域制造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内、企业间的协同,加强区域制造行业的宏观调控和规划管理,对于区域制造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行业型企业联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号59975079)及浙江省玉环县科技局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玉环汽摩配行业信息平台开发”为依托,以浙江省玉环县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为工程对象,以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自企业到行业的汽摩配行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论述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Synergetic Industrial Ecosphere,SIE)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生态型行业协同圈展开了研究,首先从自然生态系统和区域制造行业的类比出发,结合行业型企业联盟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概念,进一步分析其组织层次谱系、生命系统语义模型和生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技术层、交互层、组织层、Internet/Intranet网络层和应用层等六个层次研究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体系结构。在体系结构的交互层,首次提出生态型行业协同圈具有Intemet互操作性的协同基本单位——协同元,并分析其定义及协同元之间的关系。 为形成稳定的生态型行业协同圈耗散结构,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并建立包括正熵流和负熵流的耗散结构熵流模型;接着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原理两方面论述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稳定性维持机制,并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控机能分析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调节机制;通过类比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在协同元之间关系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协同进化。 协同方法的研究是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关键问题。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适者生存”和“互惠共生”分析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竞争与协同的内涵,接着讨论了协同元的五维目标关联维度;从组织层次角度建立了包括企业个体内部协同、企业种群内部协同、行业协同圈内部协同和生物圈内部协同的四层协同体系;分析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协同潜能及其带来的协同效应,并分析协调成本、妥协成本和刚性成本等三类协同成本,以求协同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协同元定义和BDI主体结构,研究协同元的功能结构和实现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主体理论定义了生态型行业协同圈协同问题求解的协同模型,并采用形式化框架语言具体刻画协同问题求解的五阶段过程。 开展生态型行业协同圈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生态型行业协同圈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