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新兴职业群体,随着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日益提升,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显现。然而,高校心理咨询师存在角色定位模糊;专业水平参差;缺乏系统培训等问题,这些对他们的工作效能存在影响。作为助人职业,心理咨询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咨询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并且经此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现状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以华东地区为主的高校专兼职咨询师进行调查研究。问卷研究采用咨询自我评估表以及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两者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有效样本为122名高校心理咨询师(专职49名)。通过统计检验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年龄、婚姻状况、咨询工作年限、咨询工作量等人口统计学和工作相关变量差异;在工作倦怠感上存在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咨询工作年限、专兼职、督导行为、咨询工作量等差异。工作倦怠各维度与咨询自我效能感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高咨询自我效能感的高校心理咨询师感到更低的工作倦怠水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咨询自我效能感对于工作倦怠的情绪压力(34.9%)、成就感降低(48.9%)、身心疲惫(25.0%)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对5位高校心理咨询师(专职2名)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访谈对象普遍具有较高的咨询自我效能,对于咨询表现感到满意,同时也希望在专业上能继续成长。访谈对象亦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这些主要是受到日常行政工作或本职工作影响。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调整、寻求社会支持,访谈对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工作倦怠,从另一个视角看,这是咨询技术运用在咨询师本人身上的体现。论文最后,笔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建议应当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发展模型,建设成熟的兼职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使得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能够真正走上正轨。同时,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应对工作倦怠时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助人方法,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