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发新股(以下简称增发)是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相对应的证券发行方式,是指上市公司再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增发行为不同于配股,因为配股发行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增发新股发行的对象则不受此限制。从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方式的实际发展历程来看,增发新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已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大争论热点和监管难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在我国目前已成为投资者深恶痛绝的一种“圈钱”行为,上市公司的增发消息是近期市场的利空消息,对市场杀伤力极大。但事实上无论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来看,还是从增发在我国诞生的历史来看,这种市场化的再融资方式并非自其出道之时便遭唾弃,特别是近年来,频频有机构投资者主动出击参与到增发新股的配售之中。因此,要揭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热的成因和增发的变化规律,就需要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发展过程和现阶段增发的特征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市场表现,本文根据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借用计量经济学和会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比较,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增发新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按以下思路分别进行综述:增发的概念、研究的角度、研究方法、实证成果、假设理论和最新发展。首先从概念上比较了国内外对增发的不同界定,把在国外证券市场中的增加发行或者成熟的公募发行概念与我国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概念视为等同。其次研究的角度有:计算增发上市后的非正常收益、分析非正常收益的潜在解释变量。研究方法有两种,即用因素模型和配比模型来估计非正常收益率;在实际中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非正常收益率,即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和基于某个定价2模型来估计的非正常收益率。在实证成果部分里,介绍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实证成果,主流的观点是增发新股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不佳,即增发新股上市后的一段时间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比其他同类型的非增发新股低,并对比介绍了对主流观点提出质疑的一些研究成果。另外,也介绍了国内对此的研究成果。在假设理论部分里,总结了对增发新股上市后长期市场表现提供理论解释的各种假设和模型,重点介绍了五种有影响的假设和模型。最后,在最新发展部分,对最新的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并从金融理论上分析了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概述了增发新股的发展历程。根据增发的背景、方法和法规的不同,将我国上市公司的增发历程分为4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作了简单分析。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时间段为第四阶段,即2001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规范化发展期。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首先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主要方面,主要方面包括:计算市场调整收益率(AR)和以配比模型为基准的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BHAR);分析非正常收益率的分布特征;影响非正常收益率的因素分析,即检验组合的非正常收益率是否存在分组效应;对相关因素与年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次指出本文研究的样本和数据,本文选取2001年5月1日至2003年12月30日期间实施增发的股票中的48只股票,研究的数据包括:增发上市后24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外部市场属性和公司特质的一些基本面因素两方面的数据。最后一部分是研究方法,包括收益率和非正常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运用配比模型时配比因素的选择和配比公司的确定方法,以及对各种相关因素分析时采用的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说明。第四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章又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两种非正常收益率的统计特征分析,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两种方法计算的非正常收益率没有统计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都显示了增发后的市场表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而言市场表现不佳,并提出解释市场表3现的假设。第二部分是影响非正常收益率的因素分析,本文选择了增发时的13个相关变量进行分组,检验分组形成的不同股票组合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之间有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检验是否存在分组效应,并作了理论解释。在该部分形成了大量的统计图表,能直观的反映所得出的结论。第三部分是13个相关变量与非正常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第四部分是13个相关变量与非正常收益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哪些相关因素能更好的解释非正常收益率。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启示。通过前面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八个重要结论,总体而言,增发新股上市后市场表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上1年内的市场表现不佳。并提出假设:市场表现不佳是控股股东利用信息不对称单方面推行增发政策的结果。累积非正常收益率存在大盘因素以及公司基本面因素和发行因素的分组效应。相关因素与年累积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的相关分析能支持上述分组效应的结论,相关因素与年累积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的回归分析则指出这些相关因素中的三个因素是累积持有期非正常收益率的主要解释变量。另外,本文也得到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