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脉诊是藏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共同研究的精髓。藏医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月王药诊》、《四部医典》中都有详细的脉诊方法记载;而中医现存记载最早有《黄帝内经》、《脉经》等,其两大传统医学的脉诊都具有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价值。因此,在中华医学宝库中脉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世界传统医学界所瞩目。藏中医脉诊方法比较研究不但有历史文献意义,而且也有改进各自缺点,提高诊疗水平,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但在进一步学习脉诊方法的过程中,两者对“脉”的认知、“冲”“甘”“恰”下脏腑的归纳、脉诊部位、时间、轻重法等存在着差异,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目的。对此,本文分为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1、对两大传统医学体系中脉诊方法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对照,比较其异同,分析其含义,探讨其关系;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研究藏医医学体系中脉诊方法理论知识的发展轨迹;3、通过探讨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发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分析中医脉诊方法的特长之处,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藏医脉诊方法的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文献比较法;1、纵向文献比较法:查阅藏医经典古籍自公元八世纪的《月王药诊》至二十一世纪的《香扎·尕布藏临床经验汇总》,搜集藏医脉诊方法理论知识的相关资料;2、横向文献比较法:对藏中医脉诊方法的文献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独特的特点。研究结论:两大脉诊医学体系存在着不同地域差异,又根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二者必然具有脉诊方法的差异;二者对“脉”认知基本相似,但是藏医用“五元学”原理来阐述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中医脉诊则没有;另外藏医脉的分类有动脉、静脉、神经三种,符合现代医学的分类,分类明确,对此具有更深的研究价值。而中医学根据腧穴分经脉和络脉,也统称为经络系统。藏中医脉诊方法中“男左女右”观点不同,前者认为据藏医《深奥医道》心脏的尖部有一孔窍,女子的该窍略朝右侧,男子的孔窍略朝左侧,又引用著名藏医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平措的观点证明了女性的“冲”脉与男性反而侯之与上述“男左女右”观点一致,这也是藏医脉诊方法的一大特点。而后者认为先诊“男左女右”观点是据中医阴阳学说原理形成的,但现在一般无男女之别。藏医脉诊中的“冲”“甘”“恰”三词是分别指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肚,腕后第一横纹处,向下量一寸,于骨头突起边,用食指指肚(冲)按诊命名为“冲”;二寸处用无名指指肚(恰)按诊命名为“恰”;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用中指指肚(甘)按诊命名为“甘”;这三个词也有各自单层面的意思,至今在藏族牧区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中医把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且指患者的脉。俗话说“发展是第一要义”,同样藏医脉诊理论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如藏医脉诊方法中按脉手法轻重的发展轨迹,从现存最早的《月王药诊》中三指平坦放置并压;后《四部医典》中脉由浅渐深、肌肉由薄渐厚,“冲”轻按皮肤、“甘”适按肌肉、“恰”重按至骨面,三指梯次按之;后吉沃迈拉继承按诊前提中对沉脉、空脉、浮脉等不同脉象进行举诊。之后西热尼玛华、居米旁在《四部医典》的精华加以各自菽重按脉的秘诀,将按脉法深入细化;最后释迦大师洛藏丹巴切排将前面的按脉法进行总结,如“知脉象和脉数,则按脉手法无别”,从而形成了这部名副其实的脉诊方法,也为丰富我国传统医学的研究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