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PGSS技术及其应用于CoQ及薄荷醇微胶囊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体饱和溶液成粒技术(PGS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超临界微粒化/微胶囊化技术。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费用低且无污染,可以对颗粒大小、分布以及微胶囊芯材包裹率进行比较方便的调控。本文研究内容包括PGSS工艺的改进及其在微粒化和微胶囊化(包括药物和香料)的应用。 设计和搭建了一套改进的PGSS装置,相比于已报导的PGSS工艺,该装置具备如下优点:可以自由进行N2与CO2之间的切换和N2与CO2的混用;设计双通喷嘴可以防止物料在喷嘴中堵塞,还能增加雾化效果;设计饱和液体循环结构,可以加快熔融液体与超临界流体较快地形成气体饱和溶液,还能加剧该饱和液体的搅动,使制备的微粒/微胶囊更加均匀;设计连续化结构,可以对饱和液体进行定量控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并利于工业化的实现。 利用改进的装置,分别用超临界CO2和N2辅助下的PGSS方法进行肉豆蔻酸的微粉化。结果表明:CO2辅助和N2辅助的PGSS方法均可获得纳米或/和微米级的肉豆蔻酸颗粒。在研究范围的各个影响因素中,预膨胀压力是控制颗粒尺寸的关键因素,高压下可以产生更小的颗粒。预膨胀温度基本不影响粒径,但低温下颗粒分布更窄,高温下容易产生聚集颗粒。溶液流量增加,平均粒径略有增加、粒径分布变宽。CO2辅助的PGSS方法制备的颗粒为片状,颗粒分布有三个峰:RESS过程(溶液结晶)产生的颗粒所形成的纳米颗粒对应的峰(纳米峰)、雾化(熔融结晶)产生的颗粒所形成微米峰以及聚集形成的微米峰。N2辅助的PGSS方法制备的颗粒基本为球状,呈单峰分布(雾化形成的微米峰)。 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用CO2辅助的PGSS方法制备了CoQ10/肉豆蔻酸(脂)和CoQ10/PEG6000(高分子)胶囊,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形成的微胶囊的影响,也考察了微胶囊的光稳定性以及微胶囊中CoQ10的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低CoQ10含量下制备的CoQ10/肉豆蔻酸微胶囊为片状,和纯品肉豆蔻酸微粒化后的颗粒形貌一致。在考察的实验条件范围内,预膨胀压力对颗粒粒径的影响较大,当压力升高时,颗粒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预膨胀温度和流量对颗粒平均粒径基本没有影响,但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粒径分布变宽;当CoQ10含量达到70%,粒径分布出现聚集峰。微胶囊中CoQ10的光稳定性分析表明制备的CoQ10微胶囊具有良好的避光性;溶出度结果表明该微胶囊对CoQ10没有增溶或缓释作用。制备的CoQ10/PEG6000微胶囊为丝状和球状,当微胶囊置于水中时,PEG6000溶解于水中,得到平均粒径为190nm的CoQ10。微胶囊中CoQ10的光稳定性分析表明制备的CoQ10微胶囊同样具有良好的避光性;溶出度结果发现,制备的微胶囊(含10%CoQ10)10h释放了约40%的CoQ10,表明所该微胶囊对CoQ10具有较好的增溶效果。 利用改进的PGSS实验装置,用CO2辅助的PGSS方法制备了薄荷醇/蜡微胶囊,结果表明:预膨胀压力越高,微胶囊颗粒平均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15MPa和20MPa下制备的微胶囊的尺寸分布在2-30μm间(太低的预膨胀压力容易造成颗粒的聚集);溶液流量越大,颗粒平均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薄荷醇含量越大,颗粒平均粒径呈变大趋势、粒径分布呈变宽趋势,且微胶囊的包裹率有所降低。在研究的范围内,预膨胀压力和溶液流量对微胶囊的包裹率基本没有影响。在研究的薄荷醇含量和溶液流量范围内,颗粒尺寸均绝大部分分布在2.50μm之间。微胶囊中薄荷醇保留率的测定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对薄荷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