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主流理论,已经成为对当代教育界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取向。维果斯基指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他最重要的理论是最近发展区理论(ZPD)和脚手架理论(scaffolding),并认为只有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提供适当的脚手架,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自2001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我国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发布以来,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学展开。多年来的研究显示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获得了广大的教育事业参与者的认可,然而,具体到课堂教学,究竟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在课堂中得以体现?英语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师以怎样的方式组织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些问题仍然有待回答,尤其需要规模量化实证研究加以回答。本研究正是在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和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影响中学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多因素系统研究项目设计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察系统》和《课堂实录转写系统》为工具,对来自东北三个省份五所不同级别学校的七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察实录,并在后期进行了标注和转写,总计获取1300余分钟的课堂记录。在对所获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之上,作者从教师话语类型,课堂讲授重点,知识类型等三个方面对东北三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描述,并对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城市普通中学与城市重点中学之间进行了具体的比较,从而使得我们对不同类型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特点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整体而言,东北三省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组织在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每一个范畴都表现的比较近似。首先,课堂话语占据62.29%的课堂教学时间,表明教师很重视课程教学时间并将其绝大部分投入到了课程内容的讲解。这一点也在第二个范畴教学焦点中有所反映,74.19%的课堂时间都被花费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从而导致相对比较少的时间用于讲授语言功能。第三,在知识类型范畴里,教师75.8%的课堂时间专注于基础知识,其他知识类型只分配到非常低的时间比例,对于基础知识的过度关注反映了教师在语言学基础知识方面的欠缺,这也将导致学生知识架构的不完整。通过比较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课堂教学,作者发现农村教师在教学话语中投入相对较少的时间却更加注重课堂组织话语,并在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多于城市教师,这反映了农村学校对于课堂纪律,单词拼写,语法规则记忆等强调更多。两种类型学校的教师都较少花费时间在讨论语篇理解的语言功能教学环节,而更多的选择直接告知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翻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深远影响。比较城市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课堂,作者发现,相对而言,普通中学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话语和课堂规约话语上,重点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话语多于普通中学教师,说明重点中学教师不会过多强调课堂纪律情况而是关注于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脚手架式的帮助。两组教师都很注重语言形式但重点中学教师对语言功能做了更多的强调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