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研究、风格研究是中国电影研究的薄弱环节,受大卫·波德威尔对好莱坞古典电影叙事模式研究的启发,在全面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的基础上,我发现,离合型叙事结构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结构模式在百年中国电影中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深受观众欢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思维,成为一种不无原型色彩的深层叙事结构。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在艺术形式上有如下几个特点:影片的故事持续时间远远大于银幕持续时间,叙事的动力来自于时间的自然流逝或者历史的变动,而不是来自于个人的欲望,叙事时间具有整体性、圆满闭合的特点;影片的故事空间稳固、镜头空间拒绝“缝合”,叙事空间具有某种象征色彩:叙事时间的整体性和叙事空间的稳固性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影片的整体时空结构呈现为点与点连缀的流动性或者首尾衔接的回环的形态;角色和情节的设置特别倾向于正反对比或者奇正相生,并且喜欢通过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贯穿全部的故事情节;全知叙事和叙述者的在场也使得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特别有利于创作主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独特的艺术形式导致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叙事极富曲折掩映的趣味性;抒情色彩浓郁、长于咏叹;对于人生、社会或者历史的全景式关照也使得这些影片在营造悲喜交融的审美境界的同时渗透着某种超越性的、对于人生和命运的哲思。当然,离合型叙事结构在中国电影中决非一个静止固定的模型,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电影在讲述一个个悲欢离合故事时大多遵循着情节剧样式,即顺时序叙事、善恶分明的角色设置、情节世界自身的封闭性等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离合型叙事结构虽然基本上仍旧没有脱离情节剧样式,但是历史对叙事的强烈渗透、以回忆的形式表现离别的叙事方式都使这一时期的离合型叙事结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八十年代以来,散点透视和打破情节剧式的封闭叙事都使离合型叙事结构充盈着鲜活的原创力。离合型叙事结构之所以对百年中国电影叙事产生深远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电影诞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电影媒介的大众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百年中国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其实正是百年中国社会的离乱现实的影像呈现;而中国电影的离合型叙事结构,究其根源,又与中国传统的时空意识、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也受到中国格外发达的家族主义传统的极大影响;中国电影观众对于悲欢离合剧情的特别钟爱也是中国电影离合型叙事结构格外发达的重要原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离合型叙事结构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中国影片,百年中国电影的叙事形式不是单一的,但是与外国电影多样的叙事样式相比,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仍然显得不够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离合型叙事结构作为一种深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特别能够体现中国人潜在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人生的把握方式的叙事样式,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将来也仍然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必须充分学习外国电影的叙事智慧,提高对国外电影文化整体吸收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